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六章 尘埃落定(2/3)

了能够提拔,不惜花费如此大的代价,这一刻,杨斌很想摔了电话,什么副市长,不当又怎么样。可杨斌很快清醒了,现在不是赌气的时候。

“我明确告诉你,宣施县的领导班子,是市委决定的,我没有办法满足你的要求,至于照片的事情,我提醒你,谨慎处理,否则,结局是怎么样,还不知道。”

“杨书记,您别生气,我不是要您决定,我是请求您向上面推荐王书记和刘书记,只要您推荐了,底片就会回到您的手里,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杨书记,您好好考虑,选择权还是在您的手里。”

杨斌还想吼两句话,可是,对方已经挂了电话。

杨斌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面,足足一个下午,下班后,秘书进来,杨斌吩咐秘书下班,自己想单独呆一会。因为杨斌升任副市长的消息已经传出去了,秘书以为杨斌要处理办公室的一些个人物品,或者是思考县里的大事,所以听从了杨斌的安排,回家去了。杨斌从秘书的眼里,看见了期盼,他明白,秘书也想着在他离开之前,能够得到提拔。

杨斌足足抽了一整包香烟,他在挣扎、在思索,一边是能力突出的袁自立,一边是心怀叵测的王海涛、刘维正,如何选择。

杨斌终于下定了决心。

市委考核组很快到了宣施县,速度之快,出乎杨斌的预料,考核组是张如泉副部长带队的,杨斌和张如泉见面之后,免不了一番亲热。

杨斌向考核组谈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因为杨斌已经是副市长候选人,考核组很尊重杨斌的意见。

杨斌认为,宣施县目前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努力,离不开人大、政协的支持,如今,宣施县的经济已经步入正规,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需要能够守成的领导,袁自立同志年轻,能力突出,这样的人才,应该人尽其用,建议将袁自立派到落后县市去,担任县市委书记,搞活地方经济,既让袁自立同志得到了锻炼,也丰富了袁自立同志的阅历,宣施县的领导班子,人才辈出,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调整,有些打伤积极性,王海涛同志、刘维正同志、廖景林同志的工作能力突出,建议市委考虑,让王海涛和刘维正搭班子,廖景林可以出任副书记,至于县委、政府其他班子成员的调整,请市委统一考虑。

杨斌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考察组这次下来,确定的考察人选,有王海涛、刘维正,市委的意见还没有最后定下来,在袁自立出任宣施县县委书记的问题上,市委存在争议,杨斌的意见,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9月11日,考核祖离开了宣施县。

杨斌为自己的退缩赶到了羞耻,可是,话已经说出来,没有办法收回了。

9月12日,杨斌主持召开了书记办公会和常委会,他和袁自立交换了意见,准备少量调整一些干部,其中就有他的秘书,袁自立对杨斌的想法表示理解。

杨斌的秘书被任命为财政局副局长。

面对毫不知情的袁自立,杨斌感觉到有些愧疚,作出这样的选择,杨斌也是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官场上就是这样,一旦和利益挂钩了,谁都是要为了自己,杨斌知道,他的意见,不一定是决定性的意见,但是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杨斌没有想到,他的意见,还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市委关于宣施县班子的构成,产生了激烈的争执,赵天然和蔡静天支持袁自立出任县委书记,理由很简单,袁自立在宣施县近两年的工作成绩,充分表明,他能够胜任县委书记的职务,而且,宣施县的经济还在快速发展,需要保持这种发展的势头,袁自立熟悉宣施县的情况,工作起来驾轻就熟,能够促使宣施县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朱国祥和吴天宇支持杨斌的意见,宣施县是经济大县,需要年纪大些的人把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