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京都事变(二)(1/2)
兵部李尚书和钟麻子匆匆走进高府,高老臣相闭口不提高峻已获恩准之事,单提北疆之策:封轩王爷为北疆王,自理一方政事,轩王爷及宇王爷亲眷家奴可获准迁往北疆;以天潼关为界,不允内陆及北疆商贸往来!
铁血策略!
李尚书望望钟麻子,既以天潼关为界,那么天隘关一带即是内陆与北疆的纽带,各自内心打起了小九九,对北疆的生计又燃起了一星半点的希望。
高老臣相但没替轩王爷考虑家国大计,仅担心自己的独苗孙子能否返京,之所以扯上李尚书和钟麻子,实则试探二人的态度,若是李尚书能说服小魔王,若是钟麻子能劝动钟灵秀,高峻也不在话下了,“二位大人就不关心你们家的孩子了?”
“多他不多,少他不少,恨就恨他拐走了我大孙子。”李尚书向来对小魔王无辙,“他想滚到穷乡僻野,我还求之不得,眼不见为净。”
右都督钟麻子黯然神伤,独子扔下新婚妻子跑去北疆,他还能说什么?幸亏腹中已有孕,才应了赠刀老者的话:至少留下了血脉。钟麻子自知罪孽深重,能有一孙延后也是祖坟冒了青烟,他何敢更高的期望?
高老臣相一看二人神色,仅存的侥幸之心也荡然无存,李尚书长叹一声:富贵在天,生死由命,叹就叹怎轮到李家后人来辅助轩王爷,老臣相,你家珍藏的古书,不如一并交于轩王爷,家国大事再轮不到你我操心了,皇上自有主张。
皇上御书房的太监宣高老臣相和张老臣相进殿,三人面面相觑:皇上已等不及了,还未等开春就要孤杀轩王爷大军。
是夜。
孙太监磨砚,高老臣相按圣意下了圣旨,任曾于水晶球内一睹锅底灰女子的孙公公为钦差大臣前往北疆宣旨。高老臣相蹒跚下了圣殿对棋友孙公公语重心长地说:“孙公公,此去北疆道路凶险,好好照顾身体,我还指着你回来再杀一两局。”
孙公公吓出一额冷汗,老油滑皮的高老臣相向来点到即止,这其中定有蹊跷,经过一夜细细品味,再想想皇上这一出圣旨,明摆着就是摞挑子,将凶险的北疆扔给了孤立无援的轩王爷,万一轩王爷一翻脸,一刀剐了他,项上人头仅一个,丢了也就丢了。
他思索再三,次日凌晨即悄悄摸进了贤妃宫,一五一十将圣旨内容告知了贤妃,并请贤妃即刻书信轩王爷提早做准备,而孙公公决意路上故意延迟,给足轩王爷应对的时间,贤妃自是千恩万谢照办不误。
曹侍郎上书请求告老还乡的奏折一到,皇上即恩准了,既然曹侍郎愿去北疆送死,谁也没有拦阻的理由,天潼关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闻名,又增了两万的兵马,何惧轩王爷有二心。
皇上难得召贤妃和丽贵妃同宴,假意挤下仁慈的几滴眼泪,说了父子不舍的无奈和难处,二妃也不得不应景儿哭诉:虽舍不得皇上的恩宠,但也顾及皇子落于偏僻北疆无人照拂,皇上遂顺水推舟准了人老珠黄的二妃前往北疆投奔皇子。
随即,贤妃与丽贵妃以及曹氏一门将随迁人员名单递于宗人府审核批准,高老臣相私下暗示,杜尚书又频频与宗人府主管饮酒谈天。
宗人府的主管也是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物,哪会不懂得其中厉害,轩王爷在朝中牵涉之广更胜于以往的八王爷,敢于开罪八王爷,未必敢开罪轩王爷,遂审核名单时以家庭为单位,这无形之中为轩王爷带兵士家眷开了条大门。
郝老爷子的快马信使将贤妃的一纸书信送及,一干人暂停于京都待轩王爷定夺,此时,早春已来,轩王爷凝视着窗外的迎春花,父皇还是摒弃自己了,虽然自己从不曾妄想得到他的父爱,心中仍旧失落惆怅不已。
轩王爷沉吟片刻吩咐杜泽远:通知轩家军的将军侍卫,家眷可随轩王爷及宇王爷的家眷同来;其余士兵每人发放一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亲爱的达西先生[傲慢与偏见]
武道未央
怎么这么渣
待调制系统男友
神之禁典
三国:乱世第一枭雄
经营养龙场,开局只有三枚龙蛋
列仙传之民国风云
重生大唐皇太子
我在火影画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