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九回 峰回路转(2/3)

并不似故意做出来的,便忧伤说道:“师尊死于贺兰山魔宗之手。”

“贺兰山魔宗?他怎么出山了?”元宗谅急急问道。

莫逆却好奇的看了元宗谅一眼,然后问道:“难道你认得他?”

元宗谅却哀婉的说道:“魔宗出山,那他们的计划离成功就不远了。可惜我大宋,怕是要再遭受靖康之耻。”

莫逆听不大明白,若照元宗谅所说,魔宗突袭昆仑山并非只是一件单独事情,甚至还要与大宋国运关联起来,但昆仑派与朝廷走势何关?

元宗谅看出莫逆心中疑虑,便叹息说道:“小师哥……”

“住口,我没有你这样欺师灭祖的师弟,昆仑派也没有你这样背叛师门的弟子。”莫逆厉声呵斥道。

元宗谅只得把话又吞了回去,便说道:“贺兰山魔宗乃方外之人,武功之高堪称旷古绝今。他坐下有一弟子深得真传,一直潜心篡改我赵宋天日,二十多年来一直如此。”

“可笑,赵宋百年根基,岂是一个江湖人士说变就能变的?简直是痴人说梦。”莫逆鄙夷道。

“平常江湖人士自然办不到,就算强如魔宗,也顶多称雄武林而已。但这个人却有着不凡的身世,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还确实做得了这件事情。”元宗谅忧心说道。

“不凡的身世?”莫逆好奇道。

“不错,这个人乃太祖后人赵思燕。”元宗谅深致的说道。

莫逆当然也听说过这个人,因为二十多年前的赵思燕已在江湖名声鹊起,若按年纪推算,他应该还和莫逆、元宗谅相仿。

“怪不得他初出江湖便能左右逢源,连官场大员都肯卖些面子给他。”莫逆低声说道。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些大员不过是为以后铺路罢了。”元宗谅轻蔑的说道。

“太祖死去已有百年,就算他是嫡出后人,只怕也掀不起什么风浪。”莫逆不屑的说道。

元宗谅却摇摇头,说道:“国之根基有三:民心居首,国力次之,最后邦交。靖康之耻后举国上下欲要北伐,但当朝昏君却只顾纵酒作乐,此刻若有人站出来振臂高呼,必然备受拥戴。”

赵宋南渡以来一直委曲求全,不仅阻挠北伐事宜,还对外朝贡称臣,此等作为就连清净修道的莫逆都看不下去,更何况是中原百姓了。

“得人心又有何用,赵思燕手中无一兵一将,却拿什么去笼络人心?”莫逆简简说道。

“如果此事只在赵思燕一代开始为之,必定是举步维艰状态。但如果他祖上一直苦心经营,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元宗谅不以为然的说道。

元宗谅于是将自己掌握的情况一一说了出来,原来当年宋太祖赵匡胤离奇驾崩后,坊间时有烛影斧声传闻,直指是宋太宗赵光义为密谋纂位而害死自己兄长。而宋太宗即位后,赵匡胤子女后人皆离奇死去,未见一人得以善终。燕王赵德昭自知命不久矣,遂遣亲信将一子送出宫外,并置重金让其潜藏起来。其后人在亲信的培养下长大成人,得知身世冤仇后决定苦心经营意图夺回属于自己的皇位。

说道这里,莫逆似乎明白起来了,便说道:“赵思燕乃男儿之身,取了这样一个女子名字,原来是寄意思念祖上燕王。”

“当年赵德昭本是太子,自然得到许多人的拥戴和支持,虽然最后是太宗继位,但这些人依旧心中不满。再加上赵德昭的事先安排,使得其后人得到许多额外关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数代经营后,燕王后人渐渐回到朝廷各个要职当差,也就有了足够的资本来办一件他们要做的事情。”元宗谅细细说道。

“其中精于算计本事,倒与你有几分相似。”莫逆冷冷说道。

元宗谅却不愿莫逆扯开话题,便急急接着说道:“待到了赵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