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回 边塞建功(2/4)

词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众人皆盯着高胜寒边上的赵承宗,猜测着这是哪路豪杰英雄。

“这位便是临安迎龙山庄赵庄主,他此行也和我们一样北上抗击贼寇,保我大宋河山。”高胜寒字字铿锵有力,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场下数百位好汉中有些人听过其事迹,早已仰慕久矣,不待高胜寒语毕,便了起来。

“在下赵承宗,今日有幸和诸位好汉一起抗击金贼,实在快意。赵某平生最敬佩两种人:一是侠义为怀者,一是尽忠报国者。在座诸位原本各路豪杰,自是侠义为怀之人,如今共赴国难,亦是尽忠报国者。赵某敬各位一碗。”寥寥数语,立刻调动全场热情。

众人遂痛饮一番,好不畅快。

此时,高胜寒籍着微醺酒意,又说了开来:“赵庄主侠义为怀,江湖人人皆知,武功盖世更是难有敌手。我打算将我分队首领的位置让与赵庄主,相信以其文韬武略定能带领大家获得更大的成就。”

此话一出,场面顿时冷了下来。高胜寒分队首领的位置是这些年用胆略和功绩换来的,其中有多少北上义士前赴后继,才有今日成就。大家追随高胜寒多年,都十分佩服其勇略,但赵承宗才来却担负首领要职,难免有些仓促。

赵承宗见状急忙推却,但醉意之下的高胜寒根本不予理会,反而以言出必行为理由说定此事。场下大家面面相觑,各有心思。

“大哥,这事不妥。”场下,另一位彪形大汉有些气愤的说道。此人正是高胜寒的胞弟,人称闽南高家双雄的高致远。

“如何不妥?难道大哥的话你们也不听了?”高胜寒一语便压住了弟弟。只见场下鸦雀无声,高致远看了看下面,众人又看了看高致远,场面陷入僵持之中。

“承蒙高兄错爱,在下此行只为杀敌报国,对于职位头衔,我毫无兴趣。”赵承宗坦言道。赵承宗本想缓和场面,却不料此话一出,高胜寒更是拜服,直叹赵承宗国士之风,就更加非让不可了。

“赵庄主威名小弟略有耳闻,连败群雄固然精彩,但在座诸位都未亲眼看见,江湖以讹传讹也时常有之,小弟且抛砖引玉,望赵庄主赐教。”场下一青年跃上台来,亮出手中剑刃请战。

“好,好”场下打破平静起来。

赵承宗却不理会青年,只是翻手朝旁边的古树发出一掌,只听得“哄”的一声响,一个硕大的掌印直贯树干。众人看的目瞪口呆,高致远亦深为叹服。如此掌法简直旷古绝今,这般内力更是无人能及。不需多说,上台的青年是无论如何也敌不过赵承宗的。上台的青年亦颇为后悔,但众目睽睽之下既然上来,若再下去岂不十分丢人,索性抽身一剑刺来。这青年虽然年纪不大,但这一刺却也颇见章法,绝非胡来之举。见那利刃刺来,赵承宗也不避让,眼见就要刺入他的身躯了,众人不禁捏了一把汗。就在剑尖行将刺到之时,赵承宗忽然竖起二指,纹丝不动的夹住利剑。青年顿时觉得手中的剑仿佛被磁石牢牢吸住一般,进不能进,退不能退,顿时脸红耳赤,尴尬不已。

“年轻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高胜寒呵退青年。

赵承宗随即卸去指尖内力,并唤住青年:“无妨,无妨,小兄弟可是红莲教弟子?”

青年人随即一震,自己只出了一招,竟然就被对方看出了家数,对其渊博的武林阅历更是钦佩不已。只答道:“赵庄主见笑了。”

众人不禁对这个青年人刮目相看,只因他是红莲教弟子。红莲教始于安史之乱,以祈求太平,庇佑众生为教义,经两朝发展,如今已遍布湘、赣、华南等地,人数众多。尤其是那红莲教主司马重城,堪称不世之高人,只是红莲教亦教亦派,常处于半隐状态,更多人只是听其传说,如此便更加显得神秘起来。

经此一试,众人对赵承宗的武功修为啧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