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对于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探析[作者镝非](5/10)

发布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筹粮和招齐

发布“其后在永安‘蕞尔山城’中,又急急封王建政,盘桓半载有余,给了清廷从容调兵遣将的机会。”

发布“建政”居然也可以成为“罪证”?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军政制度,如何能够维持政权的长期的正常运作?太平军在永安”盘桓半载有余”,如何给了清厅“从容调兵遣将”的机会?如果作者指的是尾追堵截太平军的清军,则这些军队不需半载调动,如果作者指的是如桂林长沙,则无以证明这两座城池是在永安半年中被严密防守起来的。如果作者指的是岳州以下的地带,就更无法自圆其说了,既然清军得到了“从容调兵遣将”的机会,何以被如此轻易地攻陷武昌,何以太平军自武昌,下九江,安庆,至金陵,只用了28天时间?永安半载的得失曲折甚多,绝非作者一句“让清廷从容调兵遣将”那么简单。

发布事实上,从金田起义到攻占金陵的过程,史学界和军事界对其得失一直有很多争议,有赞同者,有反对者,可见这一时期太平军战略的决策最多只能以“得计”“失策”评价,上升不到“没有谋定而后动”的“流寇主义”的层次。

发布第六 “如集中兵力先摧毁威胁天京的清江南、江北大营(时两大营兵力不足三万人)……”在这一战略上,我个人是基本同意作者的观点的。但是,这完全不能证明作者认为天国将领是缺乏”谋定而后动”的“流寇主义者”的结论,以天京为根本,分兵北伐西征,以致分散兵力的失策,怎么能和“流寇主义”画上等号,实在令人费解。

发布六、“不修德政,治国无章――洪秀全等人治国政策的检讨”

发布作者写到:“但建都之后,太平天国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治国之策,而是将治军的上帝教教规直接推行于社会,结果非但行不通,而且大失民心。 ”

发布有没有大失民心,前面已经谈过了,《太平刑律》中有一个常见的词汇是“外小”,也就是老百姓的意思。太平天国颁布的各种告示中,谆谕中,也常常出现这个词。如果照作者的说法,太平天国没有治国之策,只是将治军的上帝教规直接推行于社会,则众多涉及待“外小”政策的条文更有何意义?!

发布“建都之后,杨秀清便发布《待百姓条例》,实行废除工商、田亩归公的政策……这种剥夺农民和手工业者、违反经济规律的政策是根本行不通的”

发布作者在此又继续发挥他对历史断章取义的本领, 他完全无视《待百姓条例》的颁布和东王杨秀清委翼王石达开出镇安庆,开府易制,寻找可行的农工商政策之间只隔了极短时间的事实。而石达开在安庆施行承认土地私有,减轻赋税,鼓励商贸的政策仅数月后,东王即以此新政可行,与北翼二王联名上奏天王,经请旨后将安庆易制成果全面推广。太平军定都后从空想回到脚踏实地只花了数月时间,比起大锅饭一吃几十年的政策,实事求是多了。

发布七、“在文化方面,金田起义之后,在独一真神惟上帝的思想驱使下,太平军视‘诸凡百神皆为妖魔,遇庙像辄焚毁……’对于儒家经典,则禁太平天国如此摧折作为汉族文化象征的儒家文化,焚禁一切古书的做法,与推崇儒学的清王朝形成鲜明对照,其结果不啻将整个士大夫阶层乃至普通民众,都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

发布太平军究竟有没有“将整个士大夫阶层乃至普通民众,都推向自己的对立面”,我在前文已经用事实驳斥了。

发布至于太平天国是否”自金田起义以后”就到处焚毁学宫,以及是否“与推崇儒学的清王朝形成鲜明对照”,且看下列事实:

发布以下资料整理自钟文典《太平天国开国史》

发布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指责太平军毁学官,焚木主,荡尽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大道无疆 超时代战神 天降萌妻:99次吻大神 伏云纪 仙之苍宇 偏执大佬和他的猫 病娇女帝竟是冲徒逆师 清穿守则 我能看见熟练度 全职玩家异界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