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有怨无恨断归意(2/4)
着一副白色大字挽词,上联是“一十四年前慈心救命”,下联是“百六十月中善心抚孤”,花圈下方的名牌处写着“不孝孩儿沈重”。沈重满脸悲切,和胡大柱小心地抬下花圈,摆放在汤府门口一旁的空地上,巨大的花圈在白黑厚重的背景下,发散着七色生机勃勃的鲜花,显得既庄严又美丽,十分醒目。
沈重也不和门口的汤家管事打招呼,肃然向里走去。旁边站着的汤家下人,看见沈重进来也都不知所措,拦也不是迎也不是。走入摆放灵柩的大堂,便瞧见棺椁左面一溜跪着汤家子孙,右面跪着汤家女眷,在汤家的怒视中恭敬地走到灵前跪下,大礼参拜磕了四个标准无比的响头。直起身来,伸手向一旁管事示意索要敬香,汤家管事踌躇着不知给是不给,汤德旺却起身走过来指着沈重骂道:“谁需要你这个低贱种子拜祭,汤家不欢迎你,给我滚出去。”汤家几个妯娌也是高声叫骂,喊着下人撵人。沈重也不争辩,起身便向外走去,眉目间没有半点怒气。走到汤家门外,从等候一旁的大柱手里,取了事先准备好的香烛,在远离汤家大门范围的地方,朝着灵柩方向跪下点燃香烛,当着往来的亲友和路人,哭了个昏天黑地,几度晕厥,看得众人戚戚然皆点头交口称赞,骂汤家子孙不知礼,黑了沈小哥的银钱还撵人不许祭拜,实在是无耻之家,败了汤老的声名。沈重起身团团施礼谢过众人,便和大柱默默地离开了。
此后沈重每天都过来,在汤家门口点燃香烛,给汤爷爷行大礼拜祭后便默默离开。然后绕远回来藏在暗处,远远地瞧着汤府的热闹。汤家的名声本来就坏了,往来致意的本县父老,多是看在汤老爷子的面子才来的。自沈重每天来这么一出后,每当汤家子弟出来殷勤地送客,客人都是在沈重送的花圈前,赞扬汤老的仁心和沈重的人品,对汤家子弟一副鄙夷爱答不理的样子,生怕粘上坏了名声。每当看到这一幕,沈重便幸灾乐祸地嘿嘿得意着,心里一边暗暗向汤爷爷致歉,一边不怀好意地揣测着汤家人背后如何骂着自己。
这事儿让汤家舅爷胡俊庭知道了,跑过来将汤家三兄弟好一顿臭骂,命他们每日等在门口,见到沈重务必当众道歉。谁知沈重头七满了就不再来了,恨得汤家背地里打着写着沈重名字的小人鞋,而且日后成了每年的惯例。
沈家山园林工程进入了小装修的扫尾阶段,每日除了七八个手艺娴熟的,良乡村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五子连心的竹楼式样,中间是一个被五条悬梯连接的凉亭,沈重恭敬坐在一旁,古朴竹制茶桌边坐着一位四十许年纪,风韵犹存,大气端庄的女子。
那女子惬意地四处观望,颇有兴趣地打量着周围的美景,美目间不时流露出欣赏和赞叹。来的时候便在船上远观了这一大片山水,当时就吃惊设计者的才气,竟是在保留了江南山水自然柔美的基础上,又鬼斧神工地大开大合,借着几十处处大片的竹林、榧树林、奇花异草丛、竹木结构建筑群和大小奇形怪状的假山群,将原本平缓的山丘变得层层叠叠、气象万千、深不可探。而顺着山势而下的流水,在山林乱石和绿草间若隐若现,然后以湖水、瀑布、人工雨的状态涌现出来,一扫山高林深的幽远,增添了无限的活力,让整个青山绿水立时活了起来。整个景区竟似天然地将南方的水木安在了北方的深山之中,北地的雄奇和江南的柔美合二为一,美不胜收。看得这女子欲罢不能,见了沈重的面,便毫不讲理地逼着他引导着看完了全山景色,更是难以自拔。只见一处处景观皆和附近环境融为一体,匠心独运,细细雕琢,将人文嵌入自然之中,不见分毫突兀。那山间小径、石中清泉、湖边小屋、水中茶舍、瀑布飞桥、落雨庭廊、假山棋亭、溪流花园、鱼池茅屋、水榭亭廊、包括自己现在身处的五子连心竹楼,都一一让她流连忘返。回头看着沈重,在红泥小炉上用竹炭银壶煮开泉水,从竹茶盒里挑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宠物之王
武学大伽
苏浩星宇
官场新贵(书虫大大)
福运娘子山里汉
王牌出击:国民女神拽翻天
快穿之陪你看星辰大海
养兽成妃
婀娜王朝
医撩就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