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章 鉴别高手(1/2)

一九九四年夏季,在北京物市场曾经发生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正是这件事情,使国家物部门下定决心将全国的物鉴别专家召集在一起,集中他们的全部经验,再加上现代科技手段,培养了几名物鉴别高手.路家声就是这几名鉴别高手中最出色的一位。

事情还得从当年说起,从九四年六月开始,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交易市场陆续出现了一批北魏时期的陶俑,这些陶俑外表斑驳陆离,看起来非常故旧,象是刚从土里挖出来一样。

敏感的古玩行业的众多收藏家都将目光投向了潘家园古玩交易市场这批陶俑上。

为什么呢?因为北魏时期的陶俑在国内市场太稀少了,经过这么多年的考古发掘,出土的也就那么几件。现在,潘家园古玩交易市场上竟然出现了北魏时期的陶俑,那么随便捞一件,还不得是国家一级物?下半辈子就可以枕着这国家一级物天天做梦,什么都不用干了。

虽然说私下收购国家一级物属于犯法的事情,是要蹲大牢的,可是这些物收藏家们私下里即使冒着蹲大牢的险,也要想办法捞一件北魏时期的陶俑真品啊。

那么这批陶俑是不是真品呢?几乎所有看过这批陶俑的专家都一直认为,这批陶俑是真品无疑,无论从造型格以及制作工艺上来看,还是从老旧的外表来看,这批陶俑都是真品。

就这样,在九四年的北京古玩市场上,迅速掀起了一场北魏时期陶俑收购狂潮。

北京几家国家物单位开始坐立不安了。咋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宝流失呢?没有办法,国家收购。于是有关部门拨了专款对这批北魏陶俑进行了“抢救性”的收购。

其中中国历史博物馆买了三次,花费了八十万元经费。故宫博物馆购买了两次,花费了十万元物经费。

可是尽管物部门不断收购,北京潘家园古玩交易市场上的陶俑不是少了,而是越来越多了。原先是一箱、两箱,后来在极短的时间内,北京各大古玩市场上,都涌现了大批量的北魏陶俑,这些北魏陶俑漫天飞舞,大有野火烧不尽,春吹又生之势。

这让物专家们都坐不住了!这怎么可能呢?难道说哪里发现了大规模的北魏墓葬?难道哪里有大批量的北魏出土物吗?

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引起了北京物部门的怀疑。他们认为,除非是有量仿制假货,否则没有办法解释怎么会冒出这么大批量的北魏时期的真东西。

北京物部门又一次组织了专家对这批北魏陶俑进行了鉴定。鉴定会上出现了大多数专家都认为,这批北魏陶俑是真品。只有极个别专家认为这些陶俑是假冒的,但是却又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说服大家,似乎有点为假而假的味道。

最后,北京物部门决定向警方报案,请警方协助调查。在警方的配合下,对北魏陶俑的来历进行了彻底调查,他们很快发现,这些所谓的北魏“物”都来自中原省。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中原省洛阴市北邙山的一个叫做南石山的小村子。而这些北魏陶俑,就是在南石山村制造出来的。

原来在这个小村子里有着仿造唐三彩,仿造北魏陶器的高手。在北京潘家园物收购战发生前的两个月,曾经有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神秘客户来到南石山村,在他的要求下,村里的仿制高手为他仿制了一批古代的陶俑。几天后,他又回来了,又让仿制了几百件同样的东西。

在警方的帮助下,最后这个神秘的人被抓获了,但是这个案件不仅让北京国家物部门遭受到巨大的竞技损失,更是让所谓的物专家丢尽了脸。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件,国家物部门才痛下决心,集全国所有物专家之力,加上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几名超级的物鉴别高手,组成一只超级豪华的物鉴别国家队。当各地物部门在遇到什么难以鉴别的物时,这支物鉴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