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三章 跑路(1/3)

就连记忆,都会老去,淡化,消失。何况宴席?坚称自己不会忘却的信念,不一定经的起岁月的敲打。以为会是一辈子梦想的心愿,或许也会慢慢遗忘。希望永远活在心里的人们,可能只是在清醒的时候会再想起。

人生大概就是流水席罢。

守住的,只是不断流动的时间之砂。

扯远了哈,继续回来讲故事。

半决赛第一场,国少对阵东道主的比赛,在三天后的周六晚上七点半进行。双方的重视都是空前的,国内不用多说,各种历史拿出来讨论比较之后,一致认定这支队伍,这场比赛的意义都是里程碑高度的。

岛国媒体的重视不遑多让,各种报道铺天盖地而来,席卷了每一个角落。

最先揭开的疑问,是上一场比赛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岛国观众为国少队加油。

热情褪去后的岛国观众,在赛后采访中纷纷表露心迹:过来加油,就是为了不让他们过早被淘汰,让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少年们缺了最重要的垫脚石!

不过,虽然对自家队伍信心满满,但在被问及对手印象的时候,很多人还是实话实说了:比想象中顽强,比各种报道中更强大,是个不容易对付的对手。

媒体们也纷纷变脸,热情比较分析起来。

最大的疑问还是出场阵容。

东道主不必多说,一贯的风格决定了出场阵容即使有变化也只是微调,坚持地面进攻的战术思想不可能丢下,控球在手以图控制对手的想法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对手就难讲了!

只是对阵墨西哥队一场比赛,就展现了这支队伍的不同战术打法。开场那种开放式对攻是媒体们最希望出现的,场面好看机会也多,更擅长的东道主赢面更大。后面那种依靠个人能力打开局面的打法,是衡量东道主个人技术水平的重要标杆,虽然惊艳,但媒体们普遍期待这种个人英雄之间的碰撞。最后那种挑战极限的全攻全守+高举高打才是媒体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不过略一分析,他们普遍觉得那是水平挥,不足为虑。

打法分析完,出场阵容也就浮出水面了。

双后腰还是单后腰是个重要的战术信号。基本决定了这支队伍是对攻还是防反,是地面还是空中,是保守还是开放。之前的替补,比如张笑瑞,黄勇之流。都有可能凭借优异表现坐稳主力位置。个人风格不同的情况下,局部变化还是很大的。张笑瑞突破能力强于卢伟,但场上挥不够稳定,失误稍有点多。卢伟组织和传球能力更强一些,但体力明显不够。隋东谅和黄勇的区别就更大了,一个是边路快马,比赛经验丰富,不过有时候会比较独。黄勇则让人眼前一亮,度,意识都属上称。传球功底也不容小视。

谁上谁不上,看来都是合乎情理的选择!

以上内容分析完,岛国媒体有点犯愁。打法不确定,阵容不确定,比赛局面就难讲,最终结果就不敢下狠注。

而且,从两队的一路对手实力,对阵的各项数据逐一分析来看:双方的实力差距,真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大!

嘲讽了半个多月的岛国媒体嘴硬是一贯的,但盲目乐观已经去了一多半。开始派出大批人马,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开始重视对手。

嗯,说是重视。其实和骚扰也差不许多。

当其冲的,是各种采访。被人一一挡下之后开始各显神通,寻找各种机会和队员们搭话。即使不被搭理,也要把岛国人的二杆子精神扬到底,没有干货也要恶心你一把。

紧随其后的,是民众自的追星活动。庞大的阵容里面各种人都有。虽然大部分目的不良,可抱有纯洁目的的也不能排除。

追星手段简单有效,就是要签名,合影,个别自觉颜值出色的当然会要个电话,约会之类的提议也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