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七章 消除内患(2/3)

,才导致刘郧不得不出谋划策,但是他的谋划也只能帮川军,先占领甘南一地,为川军日后占领甘肃其他地方,建立一个桥头堡,前提是拉着老蒋一起下手才行。

为什么要拉着老蒋呢?原因有二,一是老蒋确实有吞并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地的心思。二是老蒋代表的是中央政府,名义上这些地方都归他管,就如同古代的周天子,先天具有大义的名份。

刘湘很快就想好了,心中一声暗叹,甘南甘南,还真是一块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随之心中一动,何不借此甘南的机会,消除川军内部威胁,川军诸侯从辛亥革命以来,已经打了几十年的内战。

因此从表面上来看,川军是在用一个声音说话,其实内部分了好几个派系,彼此争斗不休,让人着实厌烦,刘湘只是嘴上不说而已,似乎是很大度的样子,但在川军中,也有几个人让他心存疑虑。

其中威胁最大的,莫过于刘存厚、邓锡侯、杨森和潘文华等,三五人而已,其中又以邓锡侯将军最突出,不但有水晶猴子雅号,而且所部将士骁勇善战,像李家钰这类后起之秀,竟然出自他的门下。

另外邓锡侯可是红军的老冤家了,从张国焘在四川边境起事以来,俩人长期交手,让这厮驻防甘南的话,就是想反水,也没谁敢真正容纳他,因此红军就不说了,三马联军是家族企业,就是投过去也没好下场,而张杨二人成了泥菩萨过江,投靠了也是当炮灰居多。

从而在刘湘看来,只要不将邓锡侯逼入绝境,他绝对不会改投他人,就是想投靠中央军也不行,因为只要老蒋还想四川这个大后方稳定,就绝对不敢收留川军中的叛徒,于是很快就定出了大致方向。

刘湘顿了顿手中的拐杖,一脸微笑的说,“亦诚贤侄,你虽年青,却是我川军的后起之秀,我已经老了,精力也不如从前了,你看今后是不是订门亲事,就在城都之内成家立业,留在这里帮帮我”。

看着微笑的刘湘,刘郧却如同惊雷贯耳,一身冷汗,他又不傻,哪里不知刘主席的算计,是准备从此将他软禁在城都,一时不由暗暗叫苦,这些天来有些得意忘形了,忘记这厮也是一头大老虎。

刘郧心中尽管已经急的火烧房子了,表面却不敢让刘湘看出异样,还很高兴的呵呵傻笑,又有些忸怩的说,“不敢劳烦叔伯的关心,家父早给小侄定了一门亲事,正是尹昌衡将军的孙女尹沁兰”。

“尹昌衡”,刘湘倒不是很意外,这厮还是川军的老前辈,刘郧这些小辈不知道,川军师长以上的军官,基本是无人不知,刘主席似乎很满意,“这门亲事好,尹老世代书香门第,嗯,人品贵重”。

刘郧有些眼睛翻白,心中却有些腹诽,这是什么话,尹昌衡自从被袁世凯陷害后,就退出了江湖,人虽然在城都,却从来不问世事,从来不给刘湘这个四川王添什么麻烦,当然要说尹老的人品好了。

刘郧在心中衡量再三,最后决定还是说出一些实话,于是有些讪笑的说,“大伯,其实你也知道的,小侄在前几年去了美利坚留学,尹沁兰一事我又不知道,因此小侄在外国时认识了一些朋友”。

“认识朋友,嗯,是好事啊”,刘湘一时还没反应过来,这不,话刚出口,就察觉刘郧的话有些不对了,立马僵着脸问到,“什么朋友,是洋人还是华夏人,你别告诉我,你在国外已有家室了”。

刘郧已经不是菜鸟了,刘湘是不怕过气的尹昌衡,但是尹的门生故吏,遍布整个川军上下,除非万不得已,谁愿意得罪此人,难怪刘湘会反应过敏,只好低着头悄声说到,“是孔祥熙的女儿,孔玉玲”。

“孔玉玲”,刘湘可不陌生,这些天来如雷贯耳,光凭独家生产俩款救命的神药,就早已名响海内外了,川军常年征战不休,各类伤员没有十万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