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荒医经(2/3)

父战死沙场,我很小就在满清的皇宫内长大,说是享受着皇子公主的待遇,其实怎么可能,几岁就随药膳房的师傅打杂,那些年满清正处于破灭的前夕,连皇帝太后都时时生病,药房特别忙”。

这个倒是能理解,袁琪儿的父亲死于八国联军侵华前后,被带入宫中应该是1901年前后,那些年也确实不太平,不说同盟会的革命先烈,时不时发动起义或刺杀之类,也不说恭亲王奕欣、李鸿章和张之洞之流风烛残年,就是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也都濒临驾鹤西归。

袁琪儿倒也没沉迷过去,而是在思索她的陈述思路,“幸好得到了药膳师父的欣赏,随手传了些散手,后来光绪爷与老佛爷西去,宫中一片大乱,药膳房也有散伙的架势,我恰好遇见了王玉琴公公”。

“王玉琴,原来真有其人”,刘郧失声叫道,在武汉见中城宫清子时,船越大师确实说到王公公,并说川岛玉琴就是王玉琴,还要他一起参与猎杀行动,后来才知是一场误会,还以为是船越乱说的。

“是有此人不假,但是早就病死了”,袁琪儿也没怎么避讳,决定将有些事情说清楚,倘若大家暗中猜忌,也不是什么好事,“我见到王玉琴时,他已经受了重伤,也没活几年,还是辛亥那年死的”。

刘三爷倒是信了,这些高手一般不容易受伤,但是受了重伤,多半好不了,就算是些轻伤,也要很久才能痊愈,外加这些宫中的太监们,都是为了皇帝或太后活着,皇帝太后一死,就已经去了半条命,倘若满清帝国再被推翻,这些人还能活得很好,那就真奇了怪了。

“袁师姐,原来你就是王玉琴的嫡传弟子”,刘郧立马醒悟了,难怪袁琪儿以前叫川岛玉琴,原来是继承了老师的衣钵,嗯,星灵门不也一样么,每代的内外掌门人,不都叫金轮法王或隐叶大师么。

琪儿师姐却有些不好意思,缓缓的将原委说了一下,“我所学的很杂,既有医药方面的东西,也有佛家佛法,但是打基础的功法,确实是王公公所传授的《大荒医经》,相传是上古时期的修炼秘法”。

“大荒医经”,刘郧也比较孤陋寡闻,自然一头雾水,真是闻所未闻,于是望向明月师姐,不料仙子也是一脸茫然,袁琪儿只好略作解释,“是太监们所修炼的特殊功法,是为了更好服侍宫中贵人”。

“啊,《葵花宝典》”,刘郧瞬间就听明白了,这是太监修炼的东西,其他人一修炼就死定了,连忙拉住袁琪儿,仔细的打量了一番,也没看出什么毛病,只好低声问道,“你有没有走火入魔的征兆”。

“也没什么,我很好啊”,袁琪儿也是陡然一愣,倒被刘三爷的一惊一乍给吓住了,只好露出甜甜的笑容,让他不要为她担心。

这样啊,刘郧也傻了,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但是又说不出来,于是釜底抽薪,“那个《大荒医经》,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你还记得么,在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是不是写着‘欲练神功,引刀自宫’”。

“没有”,袁琪儿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十分肯定的解释道,“虽然是一部残篇,开篇名义我还记得,‘医者,诸荒之首’”。

还真是够荒够医,刘郧自己也囧了,恐怕真是他搞错了,于是悻悻的说,“太监还学什么医,好好伺候人,多拍拍马屁不就行了”。

袁琪儿一声嗤笑,看了看刘郧和明月仙子,发现他们都一脸茫然,只好半真半假的说,“你们还真以为太监很好混啊,没有一点特殊本事,早就被拉出去喂狗了,还想伺候贵人,自己都是残废了,别人一看见你,就觉得心中发慌发堵,还怎么肯让你靠近他们的身边”。

这倒也是,太监都是一些残废,身心都极为扭曲,根本就是一些人形的定时炸弹,贵人们又不是傻子,一般情况下,也确实不敢让他们伺候,而且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