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一章 白龙鱼服(2/3)

半浮的状态,可以最大的降低冲击。

刘三这个办法,正是来自当初设备过三峡时,胡健生与民生公司的做法,幸好瓷器本身也不怕水,乌老大牙一咬、心一横,全都照办了,好在四五月份的水量充沛,总体而言还算温和,货船有惊无险的过了三峡,抵达重庆时,瓷器破碎不多,船员们都获得了一个红包。

其中以刘三的红包最大,有五六个银元,乌老大希望这厮继续跑船,今后甚至不排除接班的可能,然而刘三毕竟是刘三,他的目的是川西,于是婉拒了这份有钱途的差事,与“威家帮”船员作了告别。

由于乌老大的及时介绍,刘三又赶上另一艘货船,是重庆去涪城的油船,自从川西油料危机后,无人不知川西缺油,只要运油去川西或涪城,就没有不赚的,很多船家为了省油,干脆改为人力驱动。

这样一来一去,船家们是赚大了,不过速度就宛如龟爬了,自然需要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帮忙,刘三炼体修为正好符合,每天在暗无天日的舱中划船,真让人怀疑,是不是回到了几千年前的奴隶时代。

一两个月的机械劳作,刘三已忘记自己是谁了,也忘记刘郧是谁,真认为自己就是刘三,一个听说川西奇迹,希望“西漂”发财的普通人,每次从船舱中爬出来,一收到每日的工钱,就笑呵呵的刘三。

无论时间有多慢,还是抵达了涪城,船老板在第一时间,将运来的油料卖与收油部门,随后就准备回重庆了,他对刘三也很满意,但是很执着的刘三,却拒绝了他好意,而是继续西进,直指川西县。

从涪城到茂州市还是很容易的,交点钱买张火车票,就可以直接抵达,但是从茂州市去川西县就麻烦了,因为有个叫刘三爷的人,定了一个破规矩,非军政人员或特殊专家外,其他外来人口,一律不得去川西县,其他人想混水摸鱼也不行,因为这里规定了身份卡片。

外来人也有身份卡,不过是临时身份卡,每个月都需要重新登录,目地统计外来人口的年龄籍贯、文化背景和从事行业,一旦违反了,不好意思,先是轻度教育,后是严重警告,再后来就是强行劳改。

当然也不全是坏处,当外来人口一登记完毕,就会发放基本保障福利,比如食堂的饭票和菜金,干净而局促的廉租房,以及指导性的就业,对很多人来说,根本就是天堂,至少衣食无忧,住行有所。

当然你也可以不要任何福利,但是临时身份登记是必须的,否则茂州市的旅舍和商人,压根不敢收留或与你交易,一旦被抓住都得强制劳改,而且茂州市政府正强力打击无身份的外来者,据说凭此抓了大量的间谍,其中不乏日伪的谍报人员,因此人人都得遵守此法。

刘三也只好登记了临时的身份卡,享受了川西专区的低保福利,可能制度才建立不久,工作人员态度极其和蔼,对于他这种渴望投奔川西的人,更是热烈欢迎,临时工作也不错,帮着铁路货栈卸货。

就是有一点不好,刘三想去川西县,工作人员坚决不允许,建议这厮去报考川西空军,一旦被空军学院录取的话,就会去川西大学受训,川西大学的本部就设在川西县城,茂州市只是个临时接受点。

刘三本来也同意报考空军学院,就是时间不对,第一届空军学员,已经开始陆续毕业,第二届根本不用想了,城都等地早有数千预科生了,甚至已在各大机场,集训了好几个月,想报名除非等到年底。

刘三在无奈之下,突然想起一事,在茂州市以西,有连绵陡峭的高山,地势极其曲折而危险,还有常年不化的冰川积雪,牛叉的川西特种兵,都不敢轻易尝试,因为在行动中稍有不慎,就会非死即伤。

这厮也不知自己是怎么知道的,只知这是唯一一条捷径,只要带着七八天口粮,一一翻越连绵的群山,他就会抵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