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 德军之父(2/3)

下。

带队是发动机专家冯·米歇尔,由德国纽伦堡man公司派遣,未来的豹式坦克,就是该公司的得意之作,二战之后该公司依然存在,以生产柴油发动机,与涡轮发动机而闻名,目前正与克虏伯、亨舍尔、戴姆勒·奔驰等三个公司,负责各型坦克的研发问题。

由于接到南京顾问团的密报,而各型坦克又处于难产状态,所以柏林才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才派此人来华夏看看。

其余两人,一个是炮火专家威廉·海因茨,一个是航空发动机专家梅塞·施密特,分别来自莱茵金属公司,与巴伐利亚飞机公司,都是德国知名公司,可见柏林对联合研发的重视。

无后坐力炮与未来的四号坦克,就是莱茵金属公司的成名之作,未来的bf109战机,就是巴伐利亚飞机公司的产品,按说来,飞机公司是不用参与坦克研究的,但是据顾问团报告,新型发动机正是源于航空发动机,所以才有了施密特的到来。

大家一进试验场,工作人员就拉开了伪装,骇然看见一个前所未见的庞然大物,长长的炮管,近百毫米的炮口,厚实的钢铁装甲,似乎可以抵挡一切炮火,看上去都觉得心驰神往,塞克特、法肯豪森,以及三个德国专家,都是一阵惊喜。

这才三天时间,就将坦克制造出来了,连刘郧摸着太阳穴,心中一阵苦笑,不用智脑扫描也知道,不但装了钢板,恐怕连通讯设备和冷却系统也按上了,哪怕再苛刻的军工专家也得承认,这是一件随时可以上战场的战争武器,而不是什么坦克模型。

刘郧向“一所二组”的专家们,瞄了一眼,发现他们都很疲倦,甚至眼睛内都充满了血丝,但是却透露出满足的自豪感,真的很佩服这些专家,真的是要成就感,不要命了。

刘总工耸耸肩,继续充当他的导游兼翻译工作,根本不看资料,直接读出智脑的测试数据,向所有人介绍,此款坦克为联合研发一号原型坦克,长7.2米,宽3.2米,高2.45米,重38吨。

该型坦克,装备了两台二档发动机,联合扭矩输出720马力,最高时速42公里/小时,可无故障行驶420公里,正面装甲厚度100mm,按倾斜30°计算,相当于170mm匀质钢板,侧面装甲70mm,炮火口径88mm,可储备炮弹82发,1500米外可击穿80mm均质钢板。

另外,目前坦克装的是德国的fug2无线电台,有简易的单循环冷却系统,还有一挺m2大口径勃朗宁同轴机枪,可储备子弹800发,由车长,炮长,机枪手,驾驶员,四人协同作战。

刘郧还没介绍完,德国人就已经疯了,不顾施诺德、汉斯与法肯豪森的劝解,塞克特上将摸着坦克,哭得像个小孩子一样,喃喃的喊着,“这就是德国所需要的坦克,这就是德国崛起的希望”。

梅塞·施密特有些无所谓,他是大空军主义者,一切以飞机为主的原则,根本不理解德国十万陆军的渴望,更加不理解德军之父的努力,很悠然的找到工作人员,直接看发动机去了。

威廉·海因茨,对于88mm口径的侵彻力表示遗憾,认为哪怕一门普通75mm的野炮,也比这货强,正在给刘总工上课,应该如何如何改进,当说到后坐力与准确性时,极力推荐莱茵金属公司的无后坐力炮,刘郧最后只有摸着鼻子认栽,希望这厮不是放空炮。

冯·米歇尔表面是最镇定的,前前后后,围着坦克转悠了几圈,才一副肯定的告诉刘郧,你们这个坦克绝对有问题,要不开不动,要不然就是夸大了数据,甚至连坦克的重量都有怀疑。

孔部长和何应钦,终于从震惊当中醒来了,拉着秦国洞,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只问了一句,“这辆坦克能动不”。

兵工厂长秦国洞也傻了,这辆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