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 航运预案(2/3)

故,死三五个工人的话,往往赔的连裤子都没穿的,刘郧如是想到,30年代的船运也好不了多少,一船设备不说,一个上千吨的汽船,光工人都得一两百,一个事故下来,确实赚再多的钱,也不够民生公司赔的。

胡健生是一个很专业的人,没有因刘郧的发言,扰乱他的思路,继续讲解他的航运办法,“所以稳妥起见,最好采用四艘最新的内河汽轮,标准载重400吨那种,再根据我们民生公司,近十年的实践经验,十天之内,就可以安全运抵重庆的合川”。

“但是,问题有两个,一个就是长江上游的枯水期,即将来临,我们公司已经接到各个监测点的消息,今年的枯水期,可能比往年来的还要早一些”。

“其次,贵方的这些设备之中,有个别的物件比较偏重、偏大,在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货物脱落,与船体剧烈相撞,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船毁人亡,货物沉入水中”。

刘郧也是一惊,在心中暗暗算了一下,别的不说,四个大型发电机组,最大的单个钢件,高达七八吨,六个炼钢炉,最大单个钢件,不是十吨左右,就是二十吨,运输起来确实麻烦。

而且30年代的三峡,可不是解放后的三峡,更不是21世纪的三峡,而是礁石甚多、暗流湍急的三峡,许多地段为了确保安全,全靠两岸纤夫人力拖曳,有时一个大浪打来,不但船毁货没,连纤夫都会被拖入江底,死伤无数,所以偶尔传千吨货轮抵达重庆的消息,大家压根不敢当真,毕竟没人傻得拿自己的命去赌。

似乎发现刘郧与孔玉玲的脸色很难看,襄理龚先洲连忙打圆场,故作轻松的说道,“刘公子,你们放心,我们民生公司这些年来,也摸索出了一整套的经验,也针对各种险情,专门订购了一批新型的内河汽船,为了保证安全,这次就全用它们”。

“根据我的经验判断,此次安全抵达重庆合川的几率是75%”,胡健生不顾襄理的频频眼色,继续他的专业讲解,急得龚先洲只好亲自拉住他,咬牙切齿的耳语,不用猜也知道,多半是威胁他,不要显摆了,别显摆到最后,大家生意做不cd喝西北风去。

成功率75%,不算低了,没理会胡健生与龚先洲的纠结,刘郧耸耸肩,低声向卢作孚求教,汉口哪家外国保险公司比较靠谱,卢老总也一脸苦笑,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熟人,只好举贤不避亲了,直言民生公司自己,就有该项业务,信誉嘛,还勉强过得去。

刘郧也是苦笑,事实也是如此,别看外国公司成天嚷嚷什么严谨、认真和工作负责,那是指你有责任,而他们没责任的时候,一旦轮到他们兑现责任的时候,他们会找各种借口来推卸,进而证明别人该负全部责任,而不是相反,这些年来因保险问题,许多华夏商人都吃了大亏,一谈及向外国公司投险,就有些色变。

民生轮船公司,无奈情况下,只好自己开办该业务,不然这些商人真要是走陆路运货,船业运输公司,岂不是真要喝西北风了,况且放任不管的话,对公司的声誉影响也很大。

好吧,大家开始谈及另一个话题,从重庆合川到涪城安昌的航运问题,龚先洲怕胡健生乱说,想亲自讲解,刘郧与卢作孚都无所谓,反正这只是预案而已,那就让他讲吧。

龚襄理拿着一根小棍子,指着地图,一副很专业的模样,开始讲解,“从合川开始进入涪江,最大的优点就是,暗礁相对减少,河水流动变慢,对货运而言,是再好不过,但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河水的深度,大大的降低,最浅的只有三到五米”。

“过去十多年中,还没有600吨以上的货船,顺利通过的实例,唯一几次,还是七八月份的暴雨季节,河水暴涨,同行能力大大增加的缘故,最佳方案就是换船,换一种二百吨左右的小汽船”。

哪有这么简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