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80章 蔡大人(1/2)

湖南的灾情比较严重,农民去年已经因为大旱没有收成了,到了今年年初,太守蔡恺歌蔡大人开仓放粮的时候,发生了人踩人的骚乱,钱四阁当时正好路过,就目睹了这一惨状,就写在信里了。

可是,这件事情朝廷并不知情,多半是蔡大人怕影响他的政绩,就给压了下来,这封信多多少少让夏沫对这个湖南太守又多了些直观的了解,还好似锦把信给她带来了,看来这个赔礼道歉的小礼物,是不买不行了。

湖南的首府在长沙郡,离汉口郡足足有三天的脚程,进了湖南地界,似乎没见到有地方官员组织百姓灭蝗的踪影,倒是有不少百姓,不知道是不是受了临近的湖北和河西郡县的影响,已经开始自发的挖坑,起火堆,开始捕杀蝗虫。

即使是这样,捕蝗的力度还是不够,铺天盖地的蝗虫趴在田间地头,有些饥肠辘辘的灾民也顾不得害怕了,抓了蝗虫烤着吃,闻起来还挺香的,这不禁让夏沫和慕容琮怀疑,蔡大人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他们现在娄底郡休息了一晚,有了之前的经验,也没有去找当地的郡守,第二日一早又整装出发继续沿着官道往长沙郡赶去。

到了第三天的中午,他们终于赶到长沙城下,门口聚集着一群一群的灾民,可是,奇怪的是,大白天的城门紧闭,不许进也不许出。

夏沫带着手下挤到城门下,慕容琮仰头朝着守城的士兵大喊:“我们是京城来的钦差大臣,速速打开城门,让我们进去!”

值守的城门官一听,连忙朝下面大喊:“钦差大人恕罪,城门口难民太多了,实在是没法打开城门各位,不如您几位走东门吧,从这里绕着城墙往东走,那边有个小门,可以方便大人们进出!”

他们没办法,既然城门官都这么说了,为了能进城,也只能绕绕路了。

他们又挤出难民群,按照城门官的指引,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那个小门。

宽窄仅有一人一骑能进出,他们十个人进来了,卫兵连忙把门关上了,生怕有难民冲进来。

夏沫让卫兵把他们带到太守府,向太守衙门的衙差亮明身份,马上就被请进去了。

这次第一个见的不是师爷了,太守大人也没病的起不来床,蔡恺歌蔡大人好好的站在他们面前,恭恭敬敬的给他们行了礼,请他们两人上座。

夏沫来不及寒暄:“蔡大人,城外的难民是怎么回事?你们湖南没有开仓赈济灾民吗?”

蔡大人长的白白净净,一抹八字胡显得他多了几分成熟的韵味:“郡主,您有所不知,我们湖南是第一个开仓赈济灾民的,下官还跟本地的乡绅借了不少粮食,就是以防万一,未雨绸缪。”

“那城外怎么还有那么灾民,蔡大人你为什么不让他们进城?”夏沫一肚子疑问。

蔡大人一脸愁容:“那些灾民根本就不是湖南本地人,都是从滇南跑来的,就是因为我们湖南是第一个开仓放粮的,他们一听消息,全都跑来了,您也知道,滇南是出了名的穷,早就惦记着我们的粮食了!”

蔡大人这话说的倒是没错,滇南是全大楚最贫困的州了,不光穷山恶水,土地贫瘠,还有民风彪悍的少数民族,就是在好的年份里,也没少让朝廷救济,更别提这大灾之年了。

他们也知道蔡恺歌为难,城里的粮食连湖南本地人都不够,还要小心的计划着分发,更别提外乡人了,可是,作为大楚的地方父母官,虽说城外的不是自己本地的百姓,也不能见死不救啊,万一惹得民愤,出了暴乱,那可就不是小事了。

很明显,蔡大人也知道这层厉害关系,他似乎有个广积粮的爱好:“具体情况您也都看见了,不知道能不能麻烦郡主向司马丞相求求情,从国库里拨点粮食给我们预备着,滇南的百姓可不是什么省油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