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1节 冀土意未宁 上(2/3)

王匡的喜怒形于色,身居客位的袁绍,神情就从容多了。他轻叹一声道:

“是啊,本以为此僚不过区区黄巾余孽,翻不出多大风浪来。如今居然连公认为并州悍将的张稚叔,都栽到此僚手中。上党丢失,此僚若要南下,郡中又少不得一番恶战了。”

“车骑将军【袁绍】,张狂既然如此能战,何不想办法拉拢他,共同对付董卓?”

王匡虽然是名士,却是以侠义成名,对同样做过游侠的张狂,倒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歧视。他如今在董卓兵锋的压迫下,总有些心怀不安,故而才会提出这么一个想法。这让袁绍感到有些不快。只是以袁绍的修养,这些感受不会流露出来罢了。

“不可。张狂此僚出身黄巾,本就属于国之蟊贼。先帝惑于宦官所言,这才法外开恩,招安此僚。可是先帝一朝驾崩,此僚立刻不肯安分为大汉守边,公开攻略汉家州郡,全然不将大汉法度放在眼里。”

“更有甚者,此僚还主动勾结董贼,为董贼张目。如此冥顽不灵之徒,只可以国法诛除,不可再次放纵。否则,必然如报蛇在怀,后患无穷!”

见袁绍态度如此鲜明的反对此事,王匡便没有再说些什么。

如今的袁绍,已经不像刚被推举为联军盟主时,显得那样根基浅薄了。通过几个月与董卓军在河内的对峙,天下士人将亲身坚守一线战场的袁绍,与那群缩在酸枣日日置酒高会的废材盟友相比较,越发觉得袁绍才是大汉未来的救星。

而王匡这些日子与袁绍相处下来,对他也极为敬服,已经从地位相当的盟友,半主动半被动的变成了袁绍的下属。地位上的暗暗变化,让王匡无法反对袁绍的决定。

这时,突然从郡守府邸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肤色微黑,身材瘦小的中年儒士,快步冲进书房,对两人叫道:

“本初,公节,董贼又出手了!”

说着,中年儒士扬起手中的帛书,交给了袁绍。

袁绍接过帛书,在案几上摊开,与王匡并肩观看。将内容扫过一遍后,袁绍依然是不动声色,可是王匡就不对了,脸色阴沉的能够滴出墨来。

“董贼!”

王匡虽然愤怒,到底没有失态。他抬头对着袁绍说道:

“车骑将军,董贼这是在挑拨我军与张狂的关系啊!”

袁绍劝解了王匡一句,回头问道:

“子远,依你之见,董贼这封诏书的挑拨,有何居心?”

许攸不假思索,开口便答道:

“此乃二虎竞食之计。无论是我军想要掌握太原,还是张狂想要南下河内,只要有一方动了心,兵戈之事便不可解。”

袁绍点点头,说道:

“我方大敌为董卓,张狂不过小患耳。只要打倒董贼,以大汉之力,区区一个并州,毫无幸存之理。但是,人无伤虎意,虎有伤人心。张狂若是看不清形势,非要自取灭亡,南下侵犯河内,我军固然不惧,却让董贼有了可乘之隙。子远,如何避免张狂骚扰我军,可有妙计?”

许攸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子,眼珠子一转,答道:

“此前张狂分属黄巾余孽,向来未曾受到重视。且待我去查一查他的底子和性情,才好出谋划策。”

听到许攸的回答,袁绍点头表示同意。说实话,在今日之前,袁绍的视线可从来没有停留在张狂这样缩在边地的黄巾余孽身上过。在他眼中,关注的不是天下名士,便是朝廷重臣,几曾容下过区区一介蛾贼?

浑没想到局势演变总是出人意料,向来只与天下名士交流的袁绍,终于无法再无视当年垮掉的太平道盟友。而张狂这个黄巾余孽,居然也有一天,力量足以扰动整个大汉政局了。

从内心深处,袁绍并不想与太平道的旧相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