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6节 陷地终有计 二(2/3)

三而竭”。第三轮被组织起来的袁军突击队,无论是士气,还是实力,都比前两拨要低落不少。而且,经过太史慈的顽强抵抗,张狂派出的一支百人队后备精兵,终于赶到战场。

为首的一员小将,身高接近九尺,腰大十围,从远处看,当真跟头熊的形态极为类似。他对太史慈行了一个简单的军礼,立刻大喝一声,手持一支狼牙棒,杀入城头的袁军当中。

但见那支至少有五十斤重的狼牙棒,被小将如同挥动一支竹竿那样轻松,抡圆了砸向敌人。被狼牙棒正面击中者,不是骨断筋折,便是肝脑涂地。即使有人成功的用小盾抵挡下来,至少也要废掉一只手。

有这等猛将作为箭头,后面跟着的并州军士卒,士气堪称爆棚。只是一个突击,小将带着部下精兵,便将不下三十名袁军精兵击杀一空,夺回了失守的城墙段。

如果光看“战炁”修炼,这名来援的小将,也就是能够做到“战炁外放”的程度,不过“百人斩”一级。可他仗着身高力大,以力服人,就算对上了“千人破”级别的强者,也不见得就会吃亏。

当然,作为体型太大,太沉重的代价,这名小将的移动能力非常可疑。还有耐力,也是他心中的隐痛。张狂曾经这样评价他:

“对付彭莹玉,只要等上半柱香,他自己就倒了。”

从张狂的这句话里,可以看出,彭莹玉,也就是大名彭琏的这名小将,属于那种“三分钟英雄”的角色。在他有体力的时候,就连雏鹰之首殷罡,也不愿意直撄其锋。可是等他力竭,那就是任人宰割了。

由于这一点,彭琏在“十六雏鹰”当中,综合能力只能排在第三。不过,他的武力此刻用在守城时的反击上,却是极为有效。

击退了这一波危险系数不小的进攻,双方接下来的战斗,再次变得波澜不惊。围绕着城墙的攻防战,一直持续到太阳西斜时分,才由于袁军大营里传来的鸣金声而结束。

夜幕即将来临,攻防双方都安静的退回自己的营地中,恢复精神,以待明日再战。

但是,一天的激战下来,张狂的脸上,却丝毫没有守城成功后的轻松。让张狂如此烦恼的,便是人员的伤亡情况。

前几天的对射作战中,死于抛石机和强弓之下的并州军约有四百余人,伤者一千多。可今天光是一天的战斗,就让并州军付出了死三百,伤七百的巨大损失。

光是几处被袁军成功登城的地段,就有好几个十人队守军全队被灭。如果袁军坚持这种强攻,只要四、五天,城中的兵力便会严重不足,变成连城墙都照看不过来。

当然,袁绍进攻如此凶狠,损失也不会小。粗略估计,一天的登城战打下来,袁绍至少损失了三千人。如此高强度的进攻,张狂不相信袁绍能够坚持发动几次。

现在的情形,就是看两支军队谁能够坚持的更久。张狂固然有着自己的自信,心中的沉重依然不减。不得不说,袁绍这次突袭行动的战略施行,的确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张狂所面临的劣势局面,让他除了被动的接下袁绍的出招以外,别无良方。

袁绍不是什么攻城大师。不过,他的手下当中,绝对不乏精通城池攻防的强者。除了常规的正面攻城,地穴攻也是袁军正在使用的方法。

为了防御袁军挖掘地道来攻城,张狂让人在城墙边布设了不少地听。所谓“地听”,便是将一个陶瓮半埋在地里,在陶瓮的口子上蒙一层皮,人则将耳朵贴在皮子上,聆听瓮内传来的响动。

按照五步一个的密度,并州军在城墙边埋了不下几百个地听。如此一来,只要袁军的地道挖到靠近城墙的地方,便会被守军所发现。

巨鹿城坐落在黄河的冲积扇上,地表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黄土。肥沃的土壤,让巨鹿每年能够得到充足的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