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1节 回天因无意 二(2/3)

郭氏,与袁绍谋臣郭图,张狂谋臣郭嘉份属一族。只不过,相较于郭嘉的旁支地位,郭援算得上是郭氏的嫡系。而且,他的母亲,乃是当世书法大家钟繇的妹妹,自身也才学不薄,堪称是典型的书香门第。

有着如此良好的出身和家教,郭援的求学之路可谓一路畅通。偏偏郭援此人,从小就喜欢习武多过学文。及至成年,郭援在学问经典上其实造诣不俗,却最喜欢于众人面前摆显他的剑术。

同辈的颍川士人见郭援好武,多有调笑他是大汉的下一个“班定远”。每当听到这样的话,郭援不以为忤,反而极为高兴。

所以,自从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的局面出现以来,郭援便追随堂兄郭图,出仕袁绍的幕府,终于有了他的用武之地。由于郭援喜欢习武,袁绍便将一支兵马交给他,用其为将。

在袁军诸将中,郭援的能力不算出彩,但也属于水准之上。而由于他的出身优越,袁绍向来对其极为看中,视郭援为身边最可靠的亲信将之一。能够继高览之后,成为第二位袁军突击队的指挥官,就充分的说明了郭援在袁绍心目中的地位。

那么,袁绍如此看重,郭援为何不拼死奋战到底,反而最终投降呢?

如果郭援是一个单纯的武人,这种行为会让他以后备受鄙视。不过,谁让郭援是士人大族出身的呢?

作为士人,在事不可为之时,明哲保身,以待将来之用,那可是大毅力、大智慧。岂不闻“胯下之辱”,也能够成为一代美谈乎?

而且,郭援也不认为自己是投降于张狂。他明明是经过苦战力竭,这才被迫为敌人俘虏的好不好?

只要郭援不在张狂手下出仕,袁绍一方就不会认为郭援“降贼”了。反正巨鹿城旦夕可下,当袁军攻克巨鹿,自然就可以救出被俘的郭援。他这位袁氏的忠臣,还是可以如原来那样,继续为袁绍效力。最多,以后袁绍会略为疏远郭援一些,不放心让他继续带兵便是。

有着如此优越的心态,郭援对并州军的询问,回答的倒也痛快。当然,他的回答也是有底线的,仅限于那些郭援认为不需要保密的东西。但凡是并州军下些功夫,就能够得知的消息,郭援并无保密的打算。

对于城墙为什么突然崩塌,就算郭援不说,张狂仔细调查一番,其实也能够最终弄明白。这种事情,郭援没有特意隐瞒的必要。

至于郭援给出的答案,与张狂原本的猜想,倒也相差不大。

因为地道。

自从围城一开始,袁军就在挖地道。那些地道口就明晃晃的摆在城头不远处,只要守军没有瞎,抬头就能够看见。就连挖掘过程中运出来的土,都被袁军直接堆在地道口和城墙之间,叠起一座小丘,用于防御城中的出击。

对地道的挖掘有足够经验的人,甚至只要看一看地道口堆起的土方量,就能够估算出地道大概的进度。只可惜,张狂手下并没有这样的人才。但是,对于袁军地道的掘进度,张狂一方还是大约可以估算出来的。

本来按照袁军的挖掘进度,还有从地听处传来的监听信号,袁军的地道应当早几天,就已经挖到了城墙边,可以通到城内来了。为此,张狂都准备好了专门的堵口器械,准备待袁军的地道一被发现,就给他们一个好看。

可是,缺乏守城经验的并州军,没有人想到,袁军的地道,居然不是想要直接通到城中,而是想要挖倒城墙!

巨鹿的城墙修建的颇为深厚,地基深达六尺以上。想要挖空厚度超过五丈的城墙,让其整个儿塌陷下去,需要的土方量堪称极为庞大。

不过,袁绍手下有一只由矿徒【矿工】组成的“掘子队”,对如何在地下挖掘空间,经验丰富。况且,巨鹿的表层土壤,都是河流沉积形成的松软黄土,开挖这种软质土壤,比起在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