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73节 难分胜或负(2/2)

“能认出某家的武技,必然是世家子弟。足下何人?”

作为“大贤良师”张角座下的八大弟子之一,管亥虽然出身低贱,但是传道这么多年,无论对上什么样出身的人,说起话来,都有着深厚的底气。

两人虽然互为敌手,但是一轮交锋下来,都有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感觉。这样一来,双方暂停一下,通报姓名,也就顺理成章了。

“泰山鲍信,见过管大师!”

——对方固然是黄巾贼寇,但是无论是气度、武力还是见识,都不愧为一代武学大师。

“原来是泰山鲍氏。足下家传的‘举重若轻’绝学,已经有了八分水准,果然是少年英雄。”

——以管亥的身份、年纪来说,三十出头的鲍信,他还是可以视作少年的。

“信虽然心慕大师,然而沙场之上,各为其主,却要得罪了!”

“无妨,成王败寇,自古如此。待‘大贤良师’成就大业,还需要足下这样的人才,来大力辅佐。想来泰山鲍氏,当不是冥顽之人。”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管大师,请!”

“请!”

说得几句,趁机休息片刻,双方再次展开了战斗。只不过,这一次交手,双方的行动招式,都更加谨慎了不少。

鲍信是骇于对手的“蚩尤战体”刀枪难伤,不敢轻易出手。而管亥在受伤之后,对鲍信手中的“尚方斩马剑”,颇有几分忌惮。外加上一旁带伤持矛游弋,想要趁机偷袭的侯成,双方几次交锋,都维持了个平手之局。

不过,管亥以自己的武道经验,却清晰的知道,这样下去,即使以一敌二,自己也是胜券在握。

原因很简单。

鲍信使用的“尚方斩马剑”,猛则猛已,却犯了一句“刚不可久”。最多三十招,鲍信的“战炁”耗竭,管亥若趁势拿下他,根本毫无难度。

但是,当鲍信的斩马剑,挥动之间开始变得沉滞的时候,退却的一方,却是管亥。

管亥虽然在武学一道上,有着超出常人极多的认知,却不算精通兵法。现在的形式,不是双方单挑,而是两军接战。

当管亥凭借自身的武力,在汉军阵型中搅起阵阵腥风血雨的时候,黄巾军还可以借着这股气势,抵挡住汉军悍卒的强攻。然而,当管亥被汉军将领牵制住之后,黄巾军的局势,就急转直下了。

鲍信力未竭,黄巾军先败。

面对败局,管亥也是独木难支。若是陷入了汉军的重重围困,即使身为“万人敌”,也说不得要力战身亡。

君不见,被评为“千古第一猛将”的“霸王”项羽,面对千余汉军追兵,也只得落了个乌江自刎的结局?

所以,管亥只能退。

在败退的时候,时不时杀一个回马枪的管亥,现在对战局唯一的希望,就是援军的到来。

——张无忌这小子,怎么还没有派援军来?

——只要来上一个“万人敌”,我军就可以转败为胜了呀!……

s:蚩尤是我国古代的“兵主”,即战争之神。主征战杀伐。

传说中,蚩尤长着铜头铁臂,刀枪不入。蚩尤战体,自然就是一门能大幅度强化身体防御力的硬功。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