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06节逻辑闹剧(3/4)

府虚假赈灾中,一个四岁一个三岁被老贼相中收养了。

老贼有独特的人生观,对收养的两徒弟也独特,生活上比亲生父母还上心,尽可能周到体贴,还努力教导读书,很慈祥慷慨,但偷这方面就是另一个极端,教导技术和他信守的那套原则极其冷酷严格,凶如魔鬼,安排盗窃练手同样铁石心肠。

两孩子五六岁起就已经算得老练小贼了,并逐步担负起老贼的花销,并且成了和老贼一个慕的贼。

对师傅的感觉,两孩子在感情上是复杂说不清的,既高度敬爱亲近依恋信赖,又非撤惧厌恶总想逃跑离开。

今年几个月前,老贼突然说他大限到了,带着两孩子去了准备好的深山中隐居等死,其实是早年行窃遇到高手阻拦被打成内伤,年纪大了压不住伤势,感觉要死了才说得那么神秘,结果很欢实地隐居几个月后才突然挂了。

两孩子被从小洗脑也迷信鬼神报应,隐居其间很是用心照顾老贼,师傅死后又伤心欲绝地按嘱咐把老贼埋在指定地点。

没有墓碑,没有金银珠宝随葬品,没有坟丘,只有高档棺材一具深埋〔不必守灵。

生为贼,讲究的,死是不会留下墓地印记什么的。不然引人偷让人唾弃吗?

老贼坚信自己的三观,死前满脸幸涪笑,自信满满说他下了地府一定会得到阎王爷的赞许,下一世一定会大富大贵。

处理了师傅的后事,隐居地的食物储备也没了,两孩子必须出山谋生。

这一离开,伤心和失去亲人依靠的强烈失落感也随着踏入社会而迅速消失了〗孩子又感觉没了老贼的轻松自在。

他们不知道他们的隐居时段无巧不巧的刚好避过了今年这场移民狂潮和可怕动乱。

迷信的老贼也许真有什么灵感,或是得到过鬼神的提醒,是有意精准安排了隐居和死亡。

谁知道呢。

两正少年活泼的孩子不会想那么多,在深山中对外界的事什么也不知道,只是惊讶这一进一出,世界居然大变样了。

原来熙熙攘攘,甚至摩肩接踵的居民不见了。场的那个镇上熟悉的邻居也绝大多数消失了。到处是荒村空房子。

两孩子很是惊奇。

但社会大事不是孩子关心的,更不是贼关心的。

然后,两小家伙就不在意地开始流浪天下,继续按师傅教的原则以偷罚恶并谋生,并很是快活地发现世界这么一变给他俩‘公费’旅游天下提供了太多便利。

比如一路上空房子多的随遇而安住宿藏身;

比如地痞坏蛋被入军,同行竞争少了,能威胁到他们的当地各种团伙少了;

又比如社会秩序混乱,官府管控无力,方便浑水摸鱼,做大案不会象以前那么轰动,并且极便利做案后销声匿迹……

棉目的‰去哪就去哪。开开心心随意瞎逛。

后听说了泰安设秋季相扑大赛,有热闹看,对少年吸引力不小,人多而混乱又肯定方便弄钱,久闻泰山大名却从未见识过,得逛逛,于是转向泰安,结果碰到了拉风的赵老二一行,瞧赵老二的威风气派,两孩子很是羡慕:会投胎,有给的混蛋一个。

羡慕的结果就是两孩子决定:这么有钱这么拽的混蛋家伙,得弄他。

必须的。

所以就悄悄盯上了〉马未成,又跟到客栈准备偷人,谁知混蛋赵老二居然是个高手,是真正的霸王,居然也是好人。

他们信守的是老贼那套三观,被赵老二有意一引一谈〗孩子大感遇到了知己同行。

大家既然都是以恶行善罚恶的高手。

赵老二可算同龄人,双方天然有亲近感,有共同语言。和真正的宋代土产少年小刘通更有话说。

小草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