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80节决杀到底(2/3)

方抓药,边挑枪边掷,把逃走的伏兵很快射了个干净。只那都头躲过射击继续逃。有名言说狗急跳墙。穷寇莫追。有名言说胸怀宽大,有恕人容人之量,方成大事。伟人说易将剩勇追穷寇,不可辜名学霸王。但迫于中国当时比非洲还窘迫的条件和环境,不肯放过,最终还是放过了海峡对岸的穷寇,以至于后患无穷,一直被牵着鼻子痛,还得忍着。人生有太多的大道理,都那么有理有据,很多事应该向左还是向右,常常让人困惑为难。但,赵岳的信念里是绝不会宽恕放过敌人的。杀就要杀尽。他坚信农夫与蛇的故事证明的寓意,坚信敌人最好的忏悔是死前的忏悔。死亡威胁下,敌人产生再大的悔恨,表达再诚恳的歉意也不可信。因为人这生物,从来都是恩易忘,仇却牢记心间,并且常常随时间延伸而加深,随时反咬。人有智慧,**太多,心险恶不是说说。自古忘恩负义者比比皆是。恩将仇报者层出不穷。谁见过听说过有几人能做到一饭之恩千金回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就是残酷事实的明证。也是人心越来越冷酷,不愿意慈善的一个重要原因。心软留下敌人悔改,实际最可能种下的不是宽恕换来的恩义而是隐患。能立即全部消灭敌人,那就必须这么做。赵岳见那都头狡诈利用树木遮挡逃离了射杀范围,立即拔腿就追。他也好奇,这些刺客为何这么心齐的逃向同一方向?对一群杀手来说,这很不正常。这个问题可能极重要,必须彻底搞清楚了。等他跑出几百米,快追上那都头了,顿时看明白了。原来山丘突起这块北坡是个从道路方向凹进山丘几百米的大沟。也可以说是峡谷。峡谷外宽近百米,内大致趋势是逐渐收窄,最窄处的底部也有十几米宽,谷深也有四五米。突起这边只有几个低矮些便于攀爬上来的小豁口。王昌把骑来的马都罩嚼子发不得嘶鸣,放在峡谷底部,并且安排了十几人看马并把守豁口。都头死命往这逃,一方面是这有弓箭手长枪手这等帮手,另一方面是想骑马快速逃离。他听着身后飞奔逼近的铁鞋子踏雪声。惊得三魂七魄掉了大半,急眼大吼:“快射死他。快布枪阵捅死他。快呀。”把守这的十几个人有几个是王家的死士头目,其他都是县兵和捕快。他们听到远处的打斗声惨叫声,知道要截杀的赵家老二已来了,但隔得远又有起伏的山丘树林遮挡,不太清楚战果如何,此时看到自己一方只捕快都头孤身逃来,感觉不妙。但赵岳如飞奔来,刺杀的目标逼近,没时间多想。这些人在王家几个死士头目带领下急忙出手。赵岳舞剑拨打箭雨。脚下追击丝毫不停,眼见和捕快都头的距离拉近,把没丢下的铁矛奋力掷了过去。这次都头看到逃生的希望,体力和精神也透支了,精神稍懈就没能躲过这一击,被铁矛宽大的矛头穿透,又被铁矛上巨大的动能牢牢钉死在山丘。他趴在雪上,嘴角流血,瞪眼喃喃一句:“还是没逃了。魔鬼呀。”头一歪,断了气。赵岳飞奔过来。拔起铁矛继续杀向守这边的刺客。捕快都头的死吓坏了那些县兵和捕快,都犹豫着是不是赶紧逃走。王家死士头目也惊骇赵岳即使中了一两支箭居然也似乎安然无事,不见血出,箭挂在衣服上。赵岳却不受影响不管不顾依然凶猛扑来。对手武艺高强,又似乎杀不死。他们几个也怕了。死士又如何?他们不过是被王家拿住要害不得不效命,平常跟着王家作威作福过着他们这种人本得不到的快活生活,自然愿意当死士,真在死亡面前照样熊包。这眨眼的工夫赵岳已奔近,突然把铁矛横着抛砸向一伙守豁口的。那五六个人正排在崖壁边。手拿弓箭,却是根本没经历过真正战争厮杀的,平常追随官爷首领对百姓弱者耍横逞凶威有胆量有气势,骤然感觉死亡临身,轮到他自己成待宰羔羊了,哪还有勇气?惊恐万状中正半侧身准备逃下豁口,却被沉重铁矛横着砸中,一头栽落山崖。一死士头目惊恐中嘶吼一声:“大家不要慌。他只一个人。我们用长枪乱捅死他。”剩下的十多个人一想,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