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67节笼中鸟儿(2/3)

大兵源和军事潜力的叫花子军,当初大举迁移来江南沿海时,可喜坏了摩教中有头脑的人,原本是摩教盯上并极力想争取到的对象。可惜,对这部力量传教和鼓动,也不知怎么的,效果太差,一直在努力,却一直进展基微。派去蛊惑人心的传教能手,不少的有去无回,不是被坐镇的厢军军官察觉不对头抓捕后没审问出结果,一怒下弄死了,就是没鼓动起厢军反遭到厢军反感而弄死了。这块大肥肉转眼间就成了海盗的部下。搞得摩教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瞎欢喜。海盗统治的由东一个西一个岛屿组成的蛮荒海外岛国有那么好?到底怎么个好法?凶残的海盗统治的国度比我圣教想在辽阔的本土建立的公平富裕光明世界更有吸引力?摩教想方设法这么多年也没摸清海盗的底细,实在不理解这种现象。但了解到海盗那种堪称恐怖的强大海上运输能力和封锁大海的可怕战斗力,摩教领导们至少很清醒地认识到一:在海上打败海盗,受工匠奇缺和造船技术所限,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内是不用想了。把精力和实力放在重对抗和打击没有政治本质利益冲突的海盗身上,也不值得。方腊现在只待推翻大宋,集全国之力打造战船和水军,再以绝对优势一举收拾掉海盗不迟。眼下要考虑的唯一重是怎么推翻大宋。吕师囊北上贩马,带回来的不仅是辽国的情况、北边军民的消息,也有听的西军的战斗力事迹,可以一力打开了摩教人的视野,提升了摩教人对世界更深更远的见识。以前,江南人对这些离他们太遥远的事几乎是一无所知,也不关心的。去北方贸易的江南商人偶然谈起这些,摩教中人也只当是道听途的对西军实力的夸大其词。眼里只有钱,只重利益,只懂得耍花招做生意的商人懂什么军事?听风是雨,荒唐可笑罢了。以前,包括方腊在内,摩教众人觉得,别大宋北军,就是最强大的西军,若真来江南征剿反叛,水土不服一项就先折了其锐气。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全在江南,西军来也没什么可怕的。但现在,至少是方腊和教中核心人物心理清楚:大宋北方边军确实不好惹。单是一个杀辽精锐骑兵如屠狗的清州军就让人忌惮。听西军比清州军还精锐很多,战斗经验丰富敢战将士人数更是清州军的数倍,自然更可怕。想推翻大宋统治,看来没有利用江南优势打败大宋北方边军的势力前,就不能轻举妄动。东和南有海盗威胁,北方有边军,西边有人口众多地势险要难夺的蜀中,方腊突然感觉到本教象是笼中鸟,窥视皇天跳得欢,实则却可望而不可及,命脆弱。这感觉让他非常不舒服,却无法有效破解。别无它法,苦练精兵吧。既然破解了海盗移民对本教扩张的破坏力,不能在江南有效大面积推广教义,不能迅速获取广泛民众支持,那就放一放,不再把大量精力和骨干力量投入到传教当中,当务之急是把兵练出来。他想到就做,立即传令投靠了本教却托身江南各地寺庙的绝大多数僧众就近转移到当地设立的山寨,组建正规军,进行严格军事训练。只留下少数僧人留在寺庙维持愚民和吸纳供奉。这样做也有利于保守摩教的秘密,保护势力。省得这些僧人教众在各地行凶却做事不秘,被官府拿住一审察觉破绽,导致恶浪扑来。现在大量的兵有了。难以弄到大量精良武器不要紧,教兵首先得敢杀人,会打仗,到时有训练有素的三四十万精锐之师,自能打败不堪一击的官兵得到武器装备,摧毁江南官府。只要统治了江南,眼皮子浅只知盲从的民愚妇尝到本教带来的好处,自然会信奉而追随,不愁钱粮支撑征战。如此就不惧大宋边军和只能在沿海抖威风的海盗,大业可期。安排了这事后,方腊轻轻舒口气,又琢磨文成侯这个人。他感觉文成侯收了吕师囊所部在辽国的收获,却又转送了上千匹战马为补偿,这是不是个阴谋?文成侯是不是察觉了江南暗藏的强大风潮,又要维护沧北开放的信誉,想以上千匹马当诱饵,引得南下的沿途官府和强盗反贼抢掠,借刀杀人灭掉吕师囊所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