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四章 决战(三)(1/3)

战车摆成阵势耗费的时间很长,完全不像是对面的步兵和少量骑兵一样可以快机动展开部队。

战车的冲击距离必须在一百五十步之外才能加,车与车之间必须还有足够的空隙,以确保能够达成一次完美的冲击。

正常来说这一波战车应该放在第一列,一旦开战直接冲击,但是粟岳觉得夏军的韧性并不是那些凑合在一起的氏族,万一第一波没有冲开,勇士尽数折损,这仗也就不用打了。

所以他将除了这些战车的兵卒分成了左中右三军,三军的数量都相差不多,略微摆开一个足够宽的阵线,逼着夏军保持同样的宽度。

人数相差太大,保持同样的宽度也就意味着夏军的阵线更薄,这才能给战车一次冲击成功的机会。

战车在中军之后,中军是粟汤按照夏军的模式编练出的可以走二十步而停下击鼓整队的士兵,需要冲击的话可以让中军向两侧散开,让战车出击。

战车左射右戈,冲近敌群后要么靠着数百公斤的重量冲进去,要么斜着向左转弯,靠戈手攻击。

但有一样,只能冲一次,冲了就很难退回来组织第二波攻击,尤其是夏军的步兵推进度足够快,所以用在哪里、什么时候都极为关键。

穹夕支援的两千东夷弓手没有分派到三军之中,而是在等待夏军列阵,以确定放在哪一边。

四里的距离正是完美的距离,一旦夏军选择避战、或是主力利用机动性向左右两侧移动,粟岳这边也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军阵。

…………

战场另一端,陈健靠着斥候的优势控制住了战场前端,以确保自己的部队展开的时候不被对方骚扰,四里的距离就算对方忽然冲击自己也不怕。

大致测算了一下对面的阵线宽度,因为是一片平原,视线被对面的第一排士兵阻挡,因而猜不到对方的弓手和战车到底布置在哪一边。

“传令下去,四个营队一线展开,间距二十步。右翼的营队不和前三的营队平齐,向后退三十步。第五营队在中军,暂不展开,随时待命。让李四带三门三斤炮在左翼,试探一下。”

每个营队有三个长矛连队和三个火枪连队,整个夏军也就有五个营队,第五个营队还只有两个长矛连队和两个火枪连队,放在二线作为预备部队。

传令兵骑着马,迅将命令传下,以陈健的位置为中心,各个连队四列纵队转向前进,靠着传令兵提前站好的位置一字排开。

右翼的第四营队稍微向后退了三十步,形成一个细微的斜线,而三门三斤的铜炮在右翼展开,想要试探一下对方。

双方的阵线差不多长,粟岳的两千弓手外加三千多的战车和跟随战车冲击的徒步兵卒没有放在一线,因而在一线的联军数量也只有六千多。

加上一部分弓手需要前出,以及粟岳并不放心自己的步兵,因而阵线比起夏军的五排阵稍微厚了一些。

夏军这边是两个长矛连队中夹一个火枪连队,同样也是两个火枪连队夹一个长矛连队。

长矛并不算长,大约三步,不是那种需要密集队形的长矛,侧面还有一些长戈加强。

火枪手在伍长的带领下点燃了火绳,装填火药和铅弹,等待命令击。因为是简陋的火绳枪,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宽,并不能形成燧枪一样的猛烈弹幕。

加之点火方式连蛇形杆都不是,只是简易的z字杆,引药池的上方也没有盖子,稍微有火星吹进去就可能提前击。每个人身上又背着一堆的火药,靠的近了被身边的人引燃,那也是九死一生。

刺刀更不可能配,火绳枪太重,挥舞不动,只能给这些火枪手配铜剑。

其实比起来弓手,这些原始的火枪手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只不过对面的弓也强不到哪去,大家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