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一章 八月(1/2)

八月一号,张琅坐在办公室斜着眼睛看着桌子上的台历,知道国际游资进攻港岛金融市场的大决战即将到来。

距离6月的第三次攻击以来,8月是第四次,这不是最后一次但确实是决定最终胜负的重要战役。自从上次与金管局的宴会闹得不愉快后,港岛政府也的确很有脾气,再也没有骚扰张琅,相反日常的交流沟通也全部取消。

不来找他也好,张琅根据自己最早制定的战略继续规划,港岛的资本市场也在6、7月份慢慢投入资金,不过张琅进入的并不是股市而是期市。股票市场虽然是港岛和国际游资双方交战的主要战场,但不是决定利润的市场,只有放大杠杆进入期市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6月那一场战争,港股指数已经走到很低的水平,这个点进入可以吸收足够多的多头筹码一战奠定胜负。

港岛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高度自由化,金融系统极具效率,尽管银行处理的交易额非常庞大,但银行同业支付系统能保持即时结算,又没有法定储备规定,因此银行在货币发行局开设的结算户口的总结余保持在低水平,1998年8月港岛银行间总结余仅20亿港元。但是,一旦受到狙击,银行间的息率容易快速上升,从而导致股市、楼市大跌。

经历了前三次冲击后,国际炒家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重整旗鼓,采用了一套更为精明的策略,在1998年8月挑起了一场更加惨烈的港元狙击战。

国际炒家在货币、外汇、股票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同时发动立体式进攻,冲击汇率制度使其崩溃,从金融动荡中牟取暴利。

在外汇市场上,国际炒家通过本国货币市场、离岸市场、抛售债券等方式先借入本币,然后对本币进行集中抛售,打压本币汇率,一旦本币贬值,炒家就以低价购回本币偿还,赚取利润。国际炒家还可以再远期外汇市场上出售所攻击货币的远期合约,使本币远期汇率下跌,如果远期合约到期之日所攻击货币贬值,交割合约国际炒家就可获利。与此同时,在股票市场上,国际炒家卖空股票、积累大量股指期货的空头头寸。国际炒家在外汇市场上大手卖空本币,由于联系汇率自动调节机制,且为了限制炒家获取本币,一般当局会采取提高短期利率的方式来抬升炒家的资金成本。利率上升会对股市形成打压,股市下跌后,炒家就可以通过低价购回股票和交割股指期货来获利。

1998年8月第一周,港府宣布首季本地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市场再次谣言四起,风声鹤唳下,国际炒家趁你病要你命,疯狂沽空港元。

一直以来,舆论这一块都是国际游资进攻的重要方式,伴随着经济的下滑,市场上不断出现加息的利空消息,鼓吹港岛恒生指数将崩盘至4000点,人民币贬值10%,港币汇率和美元的利率将脱钩贬值40%以上,甚至借助东南亚危机、俄罗斯放弃守卫卢币等外围消息不断营造末日氛围,企图影响投资者信心。

8月5日在短短半天就抛出约300亿港元的沽盘,随后两日,再分别出现150亿港元和78亿港元抛盘。面对大规模的狙击,金管局一改不干预市场的做法,动用外汇储备直接入市买入港币,在维持汇率稳定同时,银行间的利率也没有像往常一样上升。国际炒家在汇市遭遇顽强抵抗后,转而在股市继续发动攻击,继续建立股指期货空头头寸,并大量抛售蓝筹股。

当时港岛市场状况十分恶劣,预计参与狙击行动的对冲基金集合了超过 300 亿港元的借款,利息支出每日约为400万港元。据估计,他们持有 8 万张沽空合约。这意味着恒生指数每下跌1,000 点,国际炒家就赚得40亿港元。

8月13日,恐慌情绪下,恒指急挫报收6660.41点,创下5年来新低。从1997年8月7日,恒生指数16673点高峰到199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