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四章 孤僻与忐忑 下(1/3)

西街末尾,镇国府。

镇国上院,内书房。

武人多将时间用在打熬力气,习武炼体上。

但正经军门勋贵家的子弟,永远都是有那么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的。

武人陷阵,武将领军,武帅图谋。

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统军大将军,兵法谋略是最为基本的功课。

其后还有地理,水利,占星术,五行,马畜,乃至于万千基础学科。

所以武人都是大老粗莫不过是最荒唐的说法,绝大多数的武人都是识字的,其中更是不乏有满腹饱学者。

牛继宗坐在内书房里,镇纸压着一本摊开的《三略》,手里拿着那封贾环送来的拜帖。

他从昨天就在看这封拜帖,直至昨夜都睡得不是很踏实,心里始终挂念着,道不尽的悱恻。

其夫人吴氏在侍弄摆在书房里的那几盆花草,看着自家夫君一副不同寻常的形容,好笑地摇了摇头。倒不是吴氏不关心自家夫君的变化,只是多年她都习惯于不过问男人的事,因为知道牛继宗是个有决断的人,劝了也不能起到什么作用。

无怪牛继宗心里奇怪,自先荣国公代善老太爷仙逝以来,他们贾家再没什么人出来走动了。

四王八公十一门同起于太祖皇帝发迹之时,一同奋勇杀敌,在战场上本就是生死打出来的交情。

后来太祖皇帝兴建伟业,这十一门军门人家共同受封功赏,才有了如今的四王八公。

这些东西都是源于祖辈小时候的教导,咱们这十一户人家,本就是同根同源的,只有互相帮助挡刀子的,再没有背叛兄弟这么一说。

故而从镇国公牛清,宁国公贾演那个时代,各家子孙都是最为要好的,团结在一起,于朝堂之中影响力巨大。

他们这些人家被称为开国勋贵一系。

各家老祖仙逝作古之后,纵然是再好的关系,也渐渐的淡泊了起来,不再向以前走动的那么频繁。

只牛继宗这会子再想起来,才能看明白是太上皇赵澶的手笔,意在在削弱他们这些开国勋贵的势力。

兴衰荣辱,否极泰来,世上没有永远昌盛的人家,最富贵得势的,往往就是下场最惨的。

他们开国勋贵那一系,实在是权势太鼎盛了,以至于神威盖世的赵澶,都要忌惮他们几分。

四王尚且还能保全,但八公的势力,在悄无声息中被砍了一刀又一刀。

从本来势力雄厚的一个派系,几近凋零到消声觅迹。

幸而贾家出了个贾代善老太爷,又重新将开国一系的旗帜立了起来。

多有接济扶持孱弱将门的,几乎大半开国勋贵家的武人都受过他的恩惠。

又幸而旧朝余孽在南疆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谋反,以至于大梁连连败退,太上皇甚至不得不将国都从应天迁址顺天。

如此,开国勋贵一系的处境又有所改善了。

军门勋贵,本就是最受到忌惮的一群人,却又是最受依仗的那么一群人。

昨日在济南侯府,就是刘老憨的那个宅子,刘成所言其实是真真的实话。他们这些当兵打仗的泥腿子,有仗打圣人就亲近赏赐你,没仗打皇帝就畏惧忌惮你。

总归,是很难有个善终的。

如今荣国公贾代善驾鹤西去已有十几年了,各家受过荣国府的恩惠,故而心中都留存着一份对荣府的感激。

可世事永远都是这么造化弄人,许是贾家出了个贾代善将福气才气都用尽了,后辈子孙竟然再没出过一个能拿出手的。

牛继宗是一直在关注贾家的,宁府是再没有什么可看了,他家那个大老爷一心修仙求道,将爵位给他儿子袭了。

那贾珍的荒唐之处简直令人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