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抉择(1/4)
曹操杀了国舅董承一门以及董贵妃的事情,是纸包不住火的;就算是满朝老臣都因此事,不敢再触怒曹操而闭口不谈,但是事情还是向四面八方传了开去,也传到了河北袁绍的耳朵里面了。
袁绍听完了细作的禀报之后,双眼发光,连忙召集了所有文武前来议事,袁绍一见众人都到了,便将许昌发生的事情向众人阐述了一遍,之后对着众谋士们说道:“众位!此事可做出兵之由否?”
田丰刚直的性格,使得他又是第一个跳了出来,说道:“主公,河北一地,兵起连年,百姓疲弊,仓廪无积,不可复兴大军;应于河内增益舟楫,缮置军器,分遣精兵,屯扎边鄙。三年之中,大事可定也。”他是始终认为,目前河北四州还是较为疲敝,不适合再兴刀兵。纵观官渡大战的始末,田丰的“论持久战”其实是对曹操最大的威胁,可惜……
袁绍听了正在思索,一边始终坚持着“急功近利”主义的审配出来说道:“不然。以明公之神武,抚河朔之强盛,兴兵讨曹贼,易如反掌,何必迁延日月?”
与田丰交好的沮授听了马上站出来说道:“制胜之策,不在强盛。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比公孙瓒坐受困者不同。今弃献捷良策,而兴无名之兵,窃为明公不取。”
素来与田丰沮授二人不合的郭图又出来说道:“非也。此时兵加曹操,岂曰无名?公正当及时早定大业。前日刘备来信欲与明公联手击曹,如今正当时也;剿灭曹贼,上合天意,下合民情,实为幸甚!”
各持己见,四人顿时又争论了起来,袁绍一见手下的两拨谋士们又杠上了,头也又大了,他在想曹阿瞒的头风病是不是也是因为手下人经常吵架而惹出来的呢?哎……此时袁绍的眼光正好瞥到素来独善其身,与其他这两拨谋士们都没什么密切关系的许攸与荀谌;于是袁绍就对着二人说道:“子远、友若,你二人多有见识,且看如何主张,起兵是乎?不起兵是乎?”
许攸与荀谌也都算得上是老油条了,自然知道这位主上的内心还是想出兵的,他们又怎能逆了袁绍的心思呢,于是二人对视一眼,一起说道:“明公以众克寡,以强攻弱,讨汉贼以扶王室;起兵是也。”
袁绍一听甚是高兴,说道:“二人所见,正合吾心!”
田丰沮授二人见状还想再说,可是一见到袁绍那张兴奋的脸,两人对视了一眼,摇了摇头也不再多说什么了;因为虽然持久战的优势对于河北军来说更大一下,但是真的现在就打起来,河北军还是比较占优势的,只不过伤亡会大一些而已,二人虽然耿直,但是也没有必一定要在这种时候去扫主公袁绍的兴致;于是这两位也就跟着袁绍等人商议了许久,一面整军备战一待天气转暖便兵发黎阳,一面联系刘备,命其准备出兵袭扰曹操后路;正待商议的差不多了,郭图出言道:“以明公大义伐操,必须数操之恶,驰檄各郡,声罪致讨,然后可名正言顺。”
袁绍一听,深以为然,马上命令手下“书记官”陈琳草檄;陈琳字孔璋,素有才名;灵帝时被大将军何进征辟为主簿,因谏何进不听,复遭董卓之乱,避难冀州,投奔了袁绍,袁绍用之为记室。
陈琳一听有如此重任交给了自己,当下领命,本身就擅长文笔功夫,又是在心情极度亢奋之下,刷刷刷的,一篇传世大作的“讨曹檄”完成了: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赵梁;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末日:开局霸王龙,天赋是双修?
游戏之边缘人
魂震九天
诡秘:从拒绝领盒饭开始
老身自有少年狂
修仙从时间管理开始
斗罗之生死主宰
羿王传
从神墓开始的路人
斗罗之大魔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