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军阀 146 感动舆论(3/3)
蝇营者忌惮,对辽西地建设、盛京的和平,有害无益!关外,乃是大清国防要地,毗邻虎视眈眈之俄日两国,内忧外患下,辽西如何举办工业强壮国防之根本,武毅新军何来时间喘息重整,以迎接未来更大规模地战争,匡复全东北?我们需要时间,需要将这场的真相暂时掩埋,需要与俄军方面达成默契,顾及对方的颜面是假,争取发展时间是真!”
孙用余光瞟了王文修一眼,却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各位记者先生不必疑惑,您们只需将辽河会战报道为一场损失惨重,我军略占优势的战争即可。稍后战场统计数字出来,我会给众位一个适当的数据资料,至于照片嘛,我建议只发我军战斗和伤亡情况、以及后方百姓积极支持前线抗战的那一部分。国民需要唤醒,人心需要凝聚,可是咱们不能操之过急,引来列强的担心呐!国家贫弱如斯,奈何?!”说着,李焘双手一摊,果真是一副无可奈何、郁郁难平的模样。
“大帅!您……”终于明白过来的孙话刚出口就有些哽咽了。面前的李大帅正是一位不求功名利禄,一心为大清国利益着想的楷模呐!甘于埋没自己和武毅新军的战功,只求得到休养生息、巩固国防的机会,这样的情操是何等的可敬!?
“胜利就是胜利,您我,在场诸位,敌我双方明白就是。胜利的利益可以在谈判桌子上实现,至少奉天如今牢牢地掌握在我军手中!虚名和不切实际的利益要求,咱们不应该在此时去伸张,大清国要在世界上发出自己强有力的声音,还需要长时间的韬光养晦和艰苦积累。各位能够明白李焘的用心就好,李焘也不会强令各位去隐瞒什么,去报道什么……”
“大帅,孙明白!”孙蓦地想起了去年沪上对李焘最流行的评价——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中国的楷模、国家军人的标范!此时此地,他对这些冠加在李焘头上的光环没有一丝的异议,相反地,他还觉得这些赞誉之词难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激动中,他贸然地打断了李的话,颤抖着声音道:“孙身为大清国人,自然愿为大帅之强国理想效犬马之劳!”
李焘愣了愣,他只想说服记者先生们笔下留情,在新闻宣传方面按照自己的规划来走,却未曾想到自己在此时此地的一番话,将记者们的心统统地打动了,也想不到一个更加鲜亮的“爱国”形象被自己在无意间塑造出来。
“孙先生言重了,李焘年轻识浅、德才皆薄,无非是侥幸在战场上赢得了一些胜利而已。对于一名军人来说,朝廷给了高官厚禄,百姓给了诸多赞誉,已然是超过了李焘为大清国四万万五千万人所作的些许小事。不过,李也绝对不会忘记朝廷的恩遇和百姓的期望.决不放弃带领武毅新军护卫大清走向强国之路!希望孙先生和各位先生能够体谅李的心思,能够真切了解在武毅新军军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和报国愿望。只是自古有言,功高震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焘苦笑着摇摇头,又道:“只望各位在今后李焘遭遇指责、攻屽之事,能够施以援手或者说上几句公道话。”
王文修慨然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骑度阴山!大帅乃国朝之飞将军,我等诸人目睹了武毅新军的赫赫战绩,目睹了军人为保卫辽西、收复奉天付出的牺牲,也目睹了大帅的高风亮节,大帅,我等一介文弱,却也决不能坐视国之栋梁被人摧垮而无所作为!王文修甘为盛京喉舌!”
李焘微笑着点点头,沉吟片刻又道:“关外国防要稳固,武毅新军的扩编刻不容缓,军队的士气要振作,此番阵亡将士的抚恤也不能忽怠!如今朝廷诸公乐意内争倾轧,李焘只怕……唉!”
记者们明白了,也更深切地体会到李焘的无奈,纷纷表示愿为武毅新军奔走疾呼……
本章已完成!
给我打野带躺谢谢[电竞]
武道之诸天纵横
我的纯情女房东
末世最强系统
梦道之凤凰涅槃
地府红包群
路人修仙记
直播鉴宝:宝友,这块玉可不兴戴
明柱
抗日之铁血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