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卷 基业 201 老相弥留(2/3)

,与洋医生格劳士相对而过,格劳士叮嘱道:“尽量少说话,多静养。”李焘差一点想出口问道老大人地具体病情,却生生地忍住了,只是礼貌地点点头,然后径直行到李鸿章床前致礼请安。

老头子眼看着就满八十了,被肠胃的病痛折磨得形销骨立。这种病是需要长期调理静养的,可偏生他在和谈全权大臣的任上,担着“再造玄黄”的干系,就算是几番托病也是百事缠身,哪里能真正的静养?发病时往往寒热间作,痰咳不支,饮食不进,也曾经蒙朝廷“赏假二十日,安心调理,期早就痊”,却在和约签订,列强军队开始撤军之时,病情终究是大发作起来。

“来了,来了就好。”

李鸿章的声音相当微弱,李焘不得不低下头靠近他才能听得清楚。

“前些日子你托词不进京,纵然有些道理,却也犯了老佛爷的忌讳。和约虽成,洋军尤在,两宫回銮,靠得是武毅新军驻军廊坊、拱卫京师。你终究啊,没有考虑到太后老佛爷的想法,你不进京,岂不是让老佛爷担心武毅新军对朝廷的拱卫诚心?!”

李焘点头道:“老大人,不如歇息几日……”

“袁世凯那里如何?”

李焘恭声应道:“已经达成约定,我助他当直隶总督,他助我掌管东三省。只是,儿突然想到,山东巡抚一职眼看着就要空出,如此扼南北、控东海之要地,不能撂在他人手中。只是,谁人能担当山东巡抚一职?盛京幕府中人俱都年轻,于资历上尚难自立门户。”

“周玉山。”

老大人最信任的还是周馥啊!只是不知周馥有否将心中疑虑向老大人电报通传。啊,不对!如今和约大成。老毛子也不再拿着《中俄密约》地条款找老大人的麻烦,

何来忧虑以致病情加重,难道是担心自己的问题?!

在李鸿章虚弱却坚决的目光注视下,急于稳定他情绪的李焘忙点头道:“是,周大人正是最佳人选。”

“李焘啊,你究竟意欲何为?”

李鸿章放下一半的心后,还是提出了这个周馥曾经提出的问题,证实了李焘的猜测。

罪过大了。让这老人为此而忧虑发病。作为被他一力提拔支持地李。依然继承了军政衣钵地李,心里着实相当地愧疚。片刻的思索过后,干脆一横心道:“强国,无所不用其极!老大人去年对朝廷勤王旨意的一句‘此乃乱命,两广不从’,已然造就了地方督抚与朝廷的公开争权之局。在强国之大局下,中央集权不能不行。然不能集权于碌碌之亲贵,集权于国人之少数。推新政、倡宪政,变法呼之欲出,李唯有顺势而为,力争为宪政之周公!”

这个回答是李鸿章的道德规范和思想意识完全能够接受的。实际上他也在谋求成为掌握这个国家最大权柄,又极力维持道义上的朝廷体制地周公。

李鸿章很艰难地露出微笑,又迅速地收敛起来,依旧虚弱地道:“老夫也曾这么想。惜乎时运不济未能成事。唉。回望安庆起兵四十年来,兢兢业业、诚惶诚恐,却始终未能掌握时局。反倒落了个一身骂名。对日战败有马关条约,联俄制日有中俄密约,今儿有辛丑条约,大办洋务、以夷制夷终未成事!唉……”

李焘正要说话,却见李鸿章嘴唇微动,吟出一首诗来:“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扰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言毕,李鸿章已经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中国三百年的落后与积弱造就了六十年的屈辱,在屈辱的时代里担当李鸿章这样的角色,心境之悲凉、感触之无奈,在诗句中尽显。别人可以躲,他不能躲;别人可以事后诸葛亮,指点是非,他不能不挺身承担……为朝廷乎?为个人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大佬每天被迫营业 天机武神 凌天神尊 日娱之华丽的逆袭 犯规 我真的很顶 娇妻如芸 哮天犬新传 开局软禁宗门高层,打造无敌神话 极品花都医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