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京城轶事(2/3)
鸣,到前面的茶馆去坐坐,这家茶馆在菜市口很有名气,我闲暇的时候时常光顾。不过那是以前的事情了,这个地方我很久没来了,真想回到以前的时光,找找无官一身轻的感觉。”卢一鸣笑道:“我俩今天什么也不要想,就当自己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如何?”杨度道“好,我们今天只听不说,彻底放松放松。”
来之前俩人都经过了化妆,外表丝毫看不出特殊之处,完全是市井百姓的打扮。眼下菜市口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与从前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偌大的菜市场昔日的黄土路面已经被水泥地面所取代,有专人负责环境卫生,显得格外干净。在水泥路面上,搭起了一排排铁制的遮阳遮雨棚,在此做买卖的人再也不用遭受烈日和风雨的煎熬。
卢一鸣和杨度一走进茶馆,立即被茶馆里热烈的场面所吸引。这个茶馆看样子买卖特别好,它的空间居然能容下近百人。眼下是上午九点,茶馆里以经就坐了五、六十人。茶馆里声音嘈杂,不少人正在高谈阔论,显然这些人是这里的老主顾,瞧他们挥洒自如的神态,这里是他们尽情发表演说的场所,也许在自我陶醉的过程中享受最大的快乐。
卢一鸣细一大量,在座的的几乎都是老者,而他们两人倒显得有些不伦不类。这时一名明显上了岁数的小二,手里搭着毛巾上前迎客。小二嘴巴光光的没有一根胡须,操着尖尖的、细细的嗓音把他们迎到一处僻静的角落里就坐。然后端来了瓜子、蚕豆、花生米。接着漆上一壶上好的花茶,站一边不住嘴的叮咛,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
卢一鸣感觉伺候局的小二有些特别,接着抬眼在茶馆里撒目了一圈,发现茶馆里的小二,几乎都上了年纪,几乎都没有胡子,说话声都怪了怪气。他不解问道:“皙子,茶馆里的小二怎么说话不阴不阳的,而且都上了岁数,这是怎么回事?”
杨度道:“一鸣你看不出来吧,他们都是宫里的太监。当初国府裁减宫里的用度,裁撤下来大批太监。这些太监都不愿意回家怕受歧视,由政府出面把他们安置到京郊的农场。可这些太监在农场里怕是吃不了那份苦,又陆续回流到京城。眼下他们可是香饽饽,由于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人愿做下人,而且工作也非常好找。这就为回来的太监提供了市场。”
卢一鸣又问道:“为什么这些太监都是上岁数的呢?”杨度道:“作为太监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忠诚度也没有什么问题,只要给与合理的报酬,你不会担心他甩手不干。现在这帮太监可是炙手可热。年轻的太监价钱高的离谱,大都被有钱人雇去了。而这些年老的太监也是抢手货。尤其是公共场合,雇佣太监有两点好处:一是太监在宫里经过长期的训练,养成了十足的奴性,在待客、迎客方面无可挑剔,同时又能满足很大一部分人的怀旧心理。二是利用太监招揽顾客,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尤其是外地来的游客,大都想一睹太监的‘芳容’。”
卢一鸣道:“商人真是无所不能,竟然利用太监发财。不过反过来对太监也有好处,最起码太监的晚年不会太凄惨。”杨度道:“还有更绝的呢,京城的各大照相馆,利用太监坐台招揽生意。那些外地来的游客,以此为乐纷纷与太监合影留念,有不少外国人也乐此不菲。据说现在有不少人,花高价在内务府购买太监,以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
卢一鸣听完杨度的话唏嘘不已,二人又闲聊了几句。这时旁边的几人谈话,引起了卢一鸣的注意。“哈哈,我那臭小子又来信了,他们铺的铁路从科布多经阿勒泰、布尔津到达克拉玛依了。知道克拉玛依是什么地方吗?”老者故意卖了一个关子,见几人摇摇头接着补充道:“克拉玛依是石油城,连这也不知道。据说明年铁路就能修到迪化。本来我那臭小子就是混球一个,吃喝嫖赌无所不能。幸亥那年突然失踪了,三年以后我才得到他的消息,跑到外蒙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燕歌行之凌波词
逍遥至尊
潜龙重生
一卦难求
超凡贵族
入目无他人
满唐红
余楚
从海贼开始掌控轮回眼
雏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