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十九章湛蓝的海水(1/3)

在碧波荡漾的南海,有一望无际的蓝色海水。有美丽的海岛和珊瑚礁,有无穷无尽的海洋资源,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海,梦中的海。

在马来半岛北岸一个叫哥达巴鲁的地方,一艘排水量两千吨的货轮停靠在码头上。眼下这个昔日的小渔港,已经大变摸样,渔港被拓宽了几倍,中型货轮停泊已经没有任何问题。

眼下哥达巴鲁以渐渐形成了城郭,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以达到五六万人,而且百分之九十是华人。港湾里船舶众多,码头上人头攒动显得异常繁忙。从中国大陆来的货物,在这里下船,迅速输往马来半岛各地,确切说这里已形成重要的商埠口岸。

鉴于哥达巴鲁日渐繁华,英国殖民当局抓住时机修建了一条怡宝到哥达巴鲁的支线铁路,用于连接南岸沿线的干线铁路。大宗货物迅速从哥达巴鲁港口被输往南部的槟城港。然后装上大型货轮,驶往欧洲以满足大战的需要。

货轮刚一停稳,一百多名年轻人便背好行装准备下船。队伍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年轻人,名叫佟壮。年轻人有一张棱角分明的国字脸,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显得虎虎有生气。此刻他对身后比他矮一头、脸色有些黑红的年轻人说道:“李海,到你家乡了,想家了吧。”叫李海的年轻人答道:“是呀,三年多了能不想家吗?”说完李海的眼光向家乡的方向眺望,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群年轻人是哈军校应届毕业生,卢一鸣在应届军校生中选拔了100余名优秀军官,前往南洋,佟壮是他们临时的头。而李海是哈军校为华侨子弟代培的军校生,总共十名正好今年毕业,便随大队人马一同回到南洋。

武泰民欣喜的望着陆续下船的年轻人。他身边同样站着一位身材高大的汉子,有三十多岁,是当年第一批毕业的军校生,并且随武泰民来南洋俩人中的其一,名叫范青。而另一人目前在加里曼丹岛。叫范青的汉子已被民国政府授予少校军衔。

武泰民自从东北回来以后,便有了不安分的心理。卢一鸣为他描绘的美好的前景,常常使他彻夜难以入眠。也许他骨子里就有不安分的因子在做崇。他首先在吉隆坡联络了一批华侨富商,开了一家南洋贸易公司,短短一年就在南洋打出了名气。来自东北的工业制品、粮食、服装,不仅占领了南阳市场,而且通过英国殖民当局和欧美国家开始了大宗的商贸往来。几年光景他在南洋已经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从去年开始,他开始涉足实业领域,眼下他旗下有一家小型造船厂,一家正在筹建的小型钢铁厂和一家铜矿厂。大战爆发以来,骤然间买卖好的不得了,本岛的物产根本满足不了旺盛的需求。他便在中国南方各省大范围的采购货物,无形中拉动了南方各省的经济发展。

这几年他遵从卢一鸣指出的点子,在马来半岛大范围的移民。仅从南方各省招来的大陆移民在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就达50万之众,这还不算南洋华侨自发涌来的数量。眼下他的种植园几乎遍布加里曼丹岛,并开始大量建设庄园,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为移民服务。

今年他得知孙中山就任民国大总统,而卢一鸣就任内阁总理,他简直高兴的有些忘乎所以,胆气瞬间不知壮了多少倍。卢一鸣告知,一定要把中南半岛的狭长地带收入囊中。并给他制定了周密的行动计划,要他不许惊动任何人秘密实施。

佟壮神采奕奕的来到武泰民、范青面前,代表所有的军校生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并且大声报告:“第某期哈军校应届毕业生陆军见习军官佟壮,率领100名军校生前来报到。”武泰民上前握住佟壮的手道:“年轻人,路途如此遥远,你们幸苦了,同学们幸苦了。”范少校回敬军礼,接着领着众人去往下榻处。

这时从船上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汉子,与武泰民热情握手,看样子他们是老相识。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如意符 倾城妖娆:腹黑公子好难缠 重生军工子弟 修仙狂少 寻尸人 我本人间一只狐 先婚厚爱 末日宗师 甜妻如焰:总裁,请节制 上古宗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