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章 在路上(2/2)

此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但是,黄河给华夏民族带来不光是好处,黄河也给他们带来很多的灾难。历史上黄河两岸以水灾严重而著称。由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造成的水灾遍及全河的上、中、下游。据历史文献记载,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黄河在下游决口的年份达543年,平均约四年半一次。有的一年中决溢多次,总计决溢达1590多次,并有多次大的改道和迁徙。改道最北的经海河至天津入海,最南的经淮河入长江。因此,水灾波及黄淮海平原冀、鲁、豫、皖、苏五省区,总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

黄河下游河道由于泥沙不断淤积,形成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地上悬河”,一旦洪水破堤决口后,往往不再回归原河道,而走新辟的河道入海,形成河流改道。每次改道,都要冲毁当地的村舍田园,破坏原有的水系和交通设施等,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所以决口改道是黄河水灾一大特征。据1959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统计,历史时期见于记载的黄河决口泛滥总计有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在这26次较大的改道中,又有6次影响巨大的改道,所涉及的地区有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五省。

公元11年,黄河在魏郡(今临漳西南)元城(今大名东)以上决口,泛滥清河(今县东南)以东数郡。王景、王吴治理黄河,使“河汴分流”,固定了从荥阳到千乘海口的新河道,即东汉到隋唐五代的黄河下游河道。从长寿津(今濮阳西南)与西汉大河分离,流经今濮阳、范县以南,阳谷、东阿以北,茌平以东,禹城以北,商河、惠民以南,东至利津入海。王景治河以后,黄河进入一个相对安流时期,原因除了中游地区由农变牧,来沙量减少外,也和这条河道距海较近,地形低下,水流顺畅有密切关系。该河道保持了800余年,至北宋景柏初始塞。(未完待续)

h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她是剑修 登天 生死狙杀 凡尘仙缘 恐怖高校 剑道狂尊 史上最强炼气期(炼气五千年) 邪王冰妃:妖孽殿下独宠修罗妃 戏鬼神 无二三三新书逍遥假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