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一五章 蚕佬(2/3)

老汉连道不敢,“王员外,我这女婿犯了什么错,招恁生气了?”

“这厮不学好!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简短来说,我要他夫妻二人帮我去找一个人,找不到,他儿子就输给我了!”

“啊?”刘老汉一脸吃惊,看着那一团白肉肉,“恁自己生不了吗?抢我外孙干嘛?”

郑天寿道,“唉爹,是这样的……”

王伦重回座位,等郑天寿交待过往。老俩口听完匪夷所思,头一回见到这样讨债的。那老汉道,“那恁要住在这蚕场了?”

“我住蚕场干什么?我要去青州。”

刘老汉指着远处道,“我们的夏蚕六月就能结茧收获,实在离不开人啊!”

“夏蚕?在老林子里边?”王伦瞬间想通,“采摘桑叶方便是吧?”

郑天寿插嘴道,“王员外,是放养的野蚕,不是你想的那种。”

“哈?怎么个放养法?”王伦实在无能力脑补这样的场景。

“就是把野蚕移到树上,吃完了这棵树,再移到另一颗上,养两月左右,自然结茧,然后收获蚕茧卖钱。”

王伦惊呼,“我去,这都是训练过的蚕吗?我曾经过河北,有听说过野蚕结茧的,但那是无主之蚕,你们这是人工野蚕?看上去操作好复杂?那一棵棵树,是踩着梯子放上去吗……”王伦的好奇心上来,那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蚕,本身就是老祖宗驯化之物,在野外自然可以生长,只是没有人工的选育和保护,容易被病害、天气、天敌干掉好些罢了。而青州地区这个放养野蚕,却是有趣的多,如郑天寿所言,人工选育和野外放养相结合,它的好处就是,充分利用空间,以山林为场,故名蚕场。

这种绿色的,像毛毛虫一样的柞蚕,又叫野蚕,生命力较为旺盛,早在公元前40年,东莱郡山野蚕结茧,当地人把它采回作成丝绵。不觉有各地出现成群的野蚕织茧,最负盛名者当属河北,哲宗年间,河北藁城、行唐、深泽三县野蚕结茧,织纴成万匹。而聪明的青州人,居然衍变出人工放养野蚕的技巧了!这才令王伦叹为观止!给我一片山林,不需要土地耕种桑树,就可以从事养殖业了!而产出是可以当钱花的丝绸!这个广阔前景,相当之美妙啊!

“刘老丈,恁一定要跟我回兖州!那里都是老林子,柞树、檞树肯定不少,我出农户,你教他们如何放养野蚕!”

刘老丈摇头道,“且不说放养辛苦,我自家的手艺,才不会外传。”

“那恁说说,这个养野蚕怎么个辛苦法?”

“选蚕育种且不说,这是最基本的,我们要架设窝棚,吃住都在老林中,白天拿着长竿张网,晚上则执火鸣金,呜呼喊叫驱赶鸟鼠蛙兽,即使如此,所余者十才四五。还要操心树上柞蚕的食叶情况,檞叶将尽,即将柞蚕转移到邻近的檞树,枝枝相换,树树相移。一点不比家养省心力。”

王伦道,“那么一年几熟,收成又如何呢?”

“一年中,柞蚕可春、夏、秋三熟。年景正常,没有风雨冰雹虫害,一亩蚕,十亩田。”

“多少?”苏泾腾得站起来了,他原先可是地道的农民!对收成看得很重,“就剩一半,还能顶十亩田的收入?我滴个乖乖!”

王伦眉飞色舞道。“老苏,这产业行不行?”

“行啊!简直太行了!你想想,这耕田是有数的,山林可是无数的!喏要是你那里可以,咱们可以带回台州!我们那里檞树都是烧火用的!”

“妥了,老爷子恁跑不掉了,不外传手艺,只是因为代价不够高,教会一人,我给恁一千文赏钱!开培训班总比自己苦哈哈累的呼哧带喘强吧?恁年纪也不小了,还能跑山几年?……”

……

王伦要忽悠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