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节:一鸣惊人(1/2)
假如马周学富五车,腹藏经纶,有经天纬地之材,应当委以重任,培养成左膀右臂,使他呆在朝堂里辅助自已管理朝政。若是他以假乱真,辜名钓誉,治他一个流放三千里之罪,以后永不启用!
想到这里,李世民道:“眼下晋阳地震,灾情十分严重,马周以为应该如何治理啊?”
“回陛下,应该赈灾恤民……”马周毫不犹豫回道。
这话刚一出口,几乎满朝文武都哄堂大笑。灾情已发生三天,赈灾粮早运出长安,即将抵达晋阳。这会儿再说赈灾恤民,说事后诸葛亮的这种话,当然引人发笑。
李世民不笑,仍然板着严肃的尊容。满朝文武笑了几声,发现苗头不对,登时止住笑,心里开始发毛。
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长年跟随李世民的近臣没笑,因为他们比一般朝臣更了解龙座上的坐着那个人。
面对哄堂嘲笑,马周毫不露怯,跪在那里稳丝不动。
李世民见了,满意地点点头。一般的官员见了孤吓得六神无主,说话结结巴巴,可马周初次进朝堂,面对上百权倾朝野的大臣,一点也不害怕!这帮朝臣却没发现他有这么豪放的胆量,真令人遗憾。
众人都不笑了,马周继续朗声说道:“赈灾不仅是放粮、安抚百姓,防止灾情扩大,防止瘟疫流传才是重中之重。天灾降临,水火无情,谁都难以避免。**却可避免,采取措施得当,根本不会发生。”
“哦?”刚才嘲笑的人这会儿脸现疑惑,天灾之后还有**?太危言悚听了吧?想我大唐,国力强盛,人才济济,在聪明英武的陛下带领下,哪容许人为去祸患灾民?
马周又说:“灾情过后,灾民死伤无数,天气渐暖,尸体迅速腐烂,乱飞的蝇虫把尸毒、病菌等不洁之物传播得遍地都是。即使趁早把尸体抬走掩埋,也有压在墙下难以寻觅的尸体、野猫、死狗以及野外动物的腐体,照样会使病菌传播,令人防不胜防。”
“咦?”嘲笑马周的那些朝臣,脸色惊异,再也笑不出来了。他们想的只是如何救活人,马周想的却是如何防止死人,思路与常人大不一样,却非常有道理。
“地震之后,山河移位,阻塞河流,山间泉水也被改了道,更有安放不稳当的悬空巨石等等。余震来临,甚至风吹草动,都使它们突然爆发,形成泥石流倾泄而下。遭受天灾的百姓,再遭受这等灾祸,无疑于雪上加霜。而这些凭着人力却是可以避免的!”马周越说声音提得越高,朗朗的声音在两仪殿内回荡。
“啊!”那帮朝臣对马周刮目相看,考虑问题如此细腻,如此面面俱到,此人有一定才华!陛下指不定赏他什么职位。千万不能再嘲笑他了,万一被这草民夺走官职,就大大的不妙了!没人再敢出言反驳马周,大殿内掉针可闻,更有利于马周展示本领了。
李世民越听越感兴趣,灾难发生,依他的经验,就是赈灾放粮,把活下来的人妥善救离就行。马周说的那些事情,他都没考虑到。那么,二十一条谏言也一定是他亲手所书。现在马周是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和问题,可如何解决呢?
“依马周所言,如何才有效阻止**的发生?”
“回陛下的话,草民以为,分三步走。第一步,在灾区集中之地撒上生石灰,用以灭菌,防止疫情传播。第二步,派府兵进驻灾区搜救存活人口,寻找安全隐患,有悬空巨石的,推掉它们。有被阻断的河流坑池,导引到河水中去。第三步,把灾民撤出灾区,在临近之地妥善安排,发放衣物、食物等必需品。与此同时,要安抚民心民情,不使爆发流民之灾,为祸临县。”
“哇!”朝臣们心底暗暗惊叹!看马周的眼神都直了!这人似乎经历过很多地震大灾似的?不然为何知道这般清楚?
李世民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