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解甲归田(1/2)
尉迟敬德是个直来直去的性格,不懂官场上为尊者讳的规矩≮大唐建国前期的战争中,需要他这类火爆脾气,一言不合催马挺鞭冲过去打你!打得你满地找牙,打得你心服口服外加佩服。
大唐立国以后,人人一团和气,见面作揖打拱味笑哈哈,争相拥抱高官的大粗腿,找坚强的靠山好乘凉【迟敬德不懂官场的曲曲折折,也懒得了解一张张笑脸背后埋伏着什么阴谋诡计,依然保持着往日的风格,大大咧咧的,谁的帐也不买←以为他的靠山是李世民,不用抱任何人的腿,抱紧李世民的大粗粗就高枕无忧。
以前敬德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元老级别的大臣,因战略战术等事时躇吵〗争年代一不留神就是身死魂销,半分也大意不得,有时候争吵不见得是坏事,李世民也能容忍他。
李世民登上皇位以后,远离战尘硝烟,急需在平和的氛围中有番作为。敬德仍然那幅火爆脾气,仍然因某些事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争吵不休⌒时在上朝时,当着一众官员的面吵得面红耳赤。
下朝以后,这些人免不了在李世民面前给他穿小鞋。李世民也讨厌他这种目中无人不懂规矩的性格,一生气把他贬出长安城,到地方做刺史磨练一阵子。过一段时间,李世民想念他了,再调回长安任职。可是,他一回来,还是那幅嘴脸,一星半点也没改变。
李世民早就不耐烦他了,今天酒宴上,竟然把拳头打到任城王李道宗脸上,这不是给他李世民脸上抹黑?一个是心爱的战将,一个是贵为王侯的堂弟,手心手背都是肉。归结原因,错还在于尉迟敬德,若再不教训教训他,使他认识到犯了严重的错误,将来更是登鼻子上脸。
李世民便沉下脸色,对尉迟敬德招手说:“来来来,到朕这里来,朕给你讲几句话。”
在别人面前尉迟敬德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在李世民面前就是一只乖羊羔↓到吩咐,乖乖来到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说:“朕也出身行伍,与鄂国公很多类似之处≈在呢,大唐新立,百废待兴,用战场上一阵风的做事风格管理朝政,朕觉得非常不妥≮是,闲的时候朕就经常读书,这也是你知道的。”
还在秦王府的时候,李世民就招揽孔颖达、封德彝“十八学士”,谈论文学书法等文化方面的东西。登上帝位后,李世民下朝就与那些大学士在一起讨论如何治理国家,前朝如何管理的,有哪些得,有哪些失,如何避免重走前朝覆灭的老路⌒时一讨论就是大半夜,通宵达旦也是承的。
这些经历尉迟敬德非乘解,便温顺的点头同意。
李世民又说:“朕读汉史时,发现汉高祖刘帮手下的功臣,平平安安活到老的人极少极少,心里对汉高祖非常不满!哪能这样对待曾经在一起作战的功臣们呢?朕登位以后,发誓决不像汉高祖那样屠杀功臣。常丑右为难地鲍你们这些流血流汗的大将,不想使你们流血流汗之后再伤心流泪。
但是,你们这些功臣,仗着立有军功,不把朝堂的其他官员放在眼里⌒时连朕的面子也不给,常常触犯国家的律令,令朕十分为难啊!这时候再看汉高祖刘邦的行为,就多了一重新的认识新的理解±杀功臣的错也不是因为汉高祖心狠手辣!你们这些立有军功的大将也有份,因为你们做得太过份了!
话又说回来,朕还是非驰爱你们的←日后,你要遵守国家制订的律令,不能有半分的践越。不然,那时候,朕想便们一条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鞭长莫及啊!”
尉迟敬德虽是直性子,可不缺心眼。从李世民的话中听出来面临的重重危机!李世民实在不想仿效刘邦的作法,对立有战功的大将举起屠刀。可是你们这些人做得太过份,他迫不得已,也只能落个屠杀功臣的骂名,把他们按照大唐的法律制裁。
李世民是个说到做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