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9章 接班人宁凡(1/2)

接着,黎纲又着重说了一些朝野中的变化。

谢玉自那夜之后,算是倒了台,梁帝命誉王主理谢玉的案子,依照谢玉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最低也是一个流放的罪名。

本来谢玉已经松口,快要认罪了。

但是一个人的回归,让事情有了新的变化。

宁凡昏迷了有三天三夜,他醒来是第四天;就在宁凡昏迷后的第二天,悬镜司的首尊,夏春和夏冬的师傅,夏江回来了。

夏江这次东海修行,历时弥久,回到金陵城,就直奔悬镜司。

身为悬镜司的首尊,掌控者,谢玉倒台这么大的案子,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更何况这其中的涉案人员是他最放心也最忌惮的谢玉!

放心,是因为谢玉的发家史他最清楚,知根知底;忌惮,是因为谢玉手里有他的把柄。

虽然那些事情梁帝肯定已经有所猜测,如果不暴露出来,谁都会当做没有这事;但是,一旦暴露出来,总要有人对此事负责,首当其冲的便是夏江!

所以,这件案子,夏江必须插手。

在仔细查阅悬镜司对谢玉一案的卷宗之后,夏江有了发现,这件事情有誉王参与!

他立刻就想到了党争,夺嫡!

再联想到当今圣上的性格,以及对党争夺嫡之事处理的态度。

思虑一番之后,他有了自己的规划:

首先,以夏冬触犯悬镜司从不涉及党争,不涉朝政的铁则为由,暂时卸去夏冬的掌镜使职务,责令其于府中闭门思过。

然后,面见梁帝,请安之后,将责罚夏冬之事通报梁帝知晓,给梁帝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他夏江还是那个悬镜司首尊,那个忠心耿耿,严格遵守悬镜司铁则,甚至到了死板程度的夏江!

接着,便告诉梁帝,听闻此事之后,又因有悬镜司掌镜使夏冬参与其中,他随即展开了调查,发现誉王的府兵在很早的时候就埋伏在宁国侯谢府周围的暗巷之中,以及那晚发生的一切都太过蹊跷,得出结论,此事幕后另有黑手,而且与党争有关。

果然,梁帝听完,多疑的毛病又犯了,主动提出让夏江暗中查清此案的前后因果,正中夏江下怀。

于是,夏江奉旨去刑部天牢探望谢玉,二人密谈一阵后,夏江答应保住谢玉的性命,而谢玉也应该达到夏江的要求,咬紧牙关;二人达成协议后,夏江便离开了刑部天牢。

之后,谢玉拒不承认卓鼎风供词中控告他的几大罪状,只是承认参与夺嫡,为太子办了一些事情。

誉王对此恼火不已。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的春日围猎中,靖王与蒙挚根据梅长苏的请求,联手在围猎中大肆出彩,狠狠的震慑了被邀请参与的南楚陵王宇文暄,还得到的梁帝的赞赏。

宇文暄本来见识了那一晚谢府发生的事,认为大梁不过如此,尽是些玩弄权术之辈;但靖王和蒙挚的这一手,让他心中萌生的一些想法胎死腹中。

围猎之后,靖王着急忙慌的来到苏宅找梅长苏,原来是梅长苏当初吩咐黎纲告诉列战英的那些话,列战英现在终于还是禀报给了靖王。

靖王来到苏宅后,很是激动,抓住梅长苏的手,握得死死的,完全不顾梅长苏瘦弱的身躯,追问当年赤焰一案到底怎么回事。

还是蒙挚和列战英在一边提醒,靖王才放开了梅长苏,但眼睛还是直勾勾地盯着梅长苏,眼神中带着强烈的期盼。

梅长苏剧烈的咳嗽几声,制止了想要上去和靖王打架的飞流,紧了紧身上的衣服,这才将他已经想好的说辞娓娓道来。

“当时,我们七万赤焰军与二十万大渝精锐大军于梅岭大战,守护大梁边境,死战不退,骁勇无比,甚至略占上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