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79章 山风吹来(2/3)

些个资深供奉和管家虽然不如夫人少主那样反应激烈,但对此也颇有疑虑,毕竟宋笑天身死之日正在审问李雪师,并曾亲口说李雪师就是致大公子受伤的内鬼。

宋且德一直默默听着,最后提了两个问题:

一是他作为受害人,从来都没有怀疑过李姨娘,更没有怪罪过李姨娘,那么在场各位在没有任何证据的前提下,谁又有资格和理由去替他怀疑李姨娘?去替他鸣不平?

二是老家主虽然亲审李姨娘,但后者是不是内鬼却并没有得到最终确认,更没有被老家主休出宋家,那李姨娘还算不算是老家主的侍妾?

听到这两个问题后,众人皆默然,唯那位年长的庶兄不依不饶,宋且德沉着脸说了一句——人死为大,李姨娘已经和老家为共葬火海,此后再土葬一穴,实在无甚区别。

那位庶兄愤然辩解,说是二人同死火海只是死因,落土入穴才是葬仪,性质完全不一样,不可混谈。

没有人看得清宋且德面纱下的神情,但都看到他一直静静听着,等到那位庶兄说得口干了,才寒声说了一句此事已定,不再争议。

不想那位庶兄更为愤概,不仅没闭嘴,甚至还指着宋且德鼻子大骂,说他不体会父亲一片苦心,把仇人和父亲合葬,更是想让父亲死后都不得安生等等。

宋且德再没说话,却是手起剑落,将那位庶兄当场毙于灵堂。

此举令众人莫不骇然,又有人这才惊觉想起,大公子已经不是大公子了,而是宋家的家主。

一众供奉和护卫率先附拥宋且德,遣责那位庶兄目无家主,依宋家家法当诛。其余夫人兄弟则吓得面色惨白,再无人敢异议。

宋夫人颤微微地说了几句话,大意是宋且德对李姨娘孝心可嘉,同意其与老家主合葬,纷争到此才结束,继而出殡。

宋家上下和自愿送葬的商贾街坊,足有一万五千有余,浩浩荡荡地出了杭城,将宋笑天和李雪师合葬于宋家祖地。

既毕,宋且德答谢了各位街坊商贾,又让宋家家眷、侍女小厮等回杭城,余下八千余精壮护卫,向骑龙关而去。

途中,宋且德相断和几位供奉密谈,道出此番出骑龙关的真实目的。其时他也比较忐忑,不知道供奉会有甚反应,只是暗下狠心,如果有不听号令者,便立刻杀之。

其实这是他在宋家一直不得意的认识误区,一众供奉和护卫都是终身侍忠宋家,和家奴并无不同,在他们心中,不说东临郡守,便是皇帝的命令,都没有宋家家主的话好使。

几名供奉在最初的惊诧后,很快就表现得兴奋起来,毕竟这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干成了自然荣华富贵,干不成则大不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宋且德意外又欣喜,率着八千护卫行走如风,在太阳偏西的时候,便赶到了骑龙关前。

同是七月初七,扬城的状况氛围和杭城相差无几,几乎举城挂白幡,哀泣声贯穿大街小巷。

杜薇早就做了杜家家主,已经树立起了威信,加上杜家就她一个女儿,并无其他兄弟姐妹,也就省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根据卓伟建议,她对那些自发送葬的街坊商贾,提前就谢过并婉拒,对家中侍女下人则早早交待,待家主和夫人落葬后就自行回城,不得在外耽误片刻。

和宋且德一样,杜薇自己并未回城,而是亲率护卫一万二千余,向着北方的岭南关而去。

和宋且德不一样,她不需要给那些供奉以及护卫统领解释,整个杜家护卫就能听她统一号令。

山有清风,世有伶人。

杜薇一身素缟,单调中更见冷艳,走在蜿蜒不见尾的队列前端,像是粗枝上挂着的一朵小花,弱而生怜。

山路渐陡,岭南关渐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位面匪徒 闪婚深宠,萌妻赖上门! 麦克斯的文明观察记录 抗日之铁血战魂 韩三千苏迎夏 风随心动我随你走 圣主:开局成为小玉男朋友 启明1158百度百科 一筐种子走天下 深度染指:宠上小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