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62章 夏口定谋(1/2)

袁术忙于围困柴桑,为袁涣援军设置新营寨的时候,聘所部也绕过长江,北渡到了庐江境内,从陆路沿长江沿岸进入了蕲春县内。

蕲春县是靠近扬州庐江的一个大县。靠近长江的蕲春很繁华,可惜由于位置处于长江水流湍急的地点,并未形成优良的水港优势。

聘选择陆路进攻也是与荀攸进行了细密商讨做出的决定。不是聘不想从江面攻击,而是从江面攻击对袁术军没有任何好处。

袁术选择从湖口渡江攻击柴桑是有原因的。九江位于长江与鄱阳湖的交界处,湍急的江水因为平坦的地形与注入湖泊,江水流速大降,从这个地方渡河不会形成明显的劣势。

可蕲春不同,蕲春沿江北上,南岸的鄂县与北岸的祁县都位于江水湍急的地方。最为重要的是祁县与鄂县,两县隔江相望。若选择从江上进攻,那么刘表军就占了大便宜。

只要黄祖令两县军民砍伐木材顺江飘下,就能堵住长江的水道。聘水军逆水行船速度很慢,遇到顺江而来的原木,极容易便会触碰上。

楼船、艨艟可不是现代的钢铁船,被巨大的原木一撞,不出问题才怪。

即使最后聘率军北渡到两县附近,敌人只要在上游组织大批船只收拢干草,点,然后让船只顺流而下一场火烧大军的戏码就完成了,因此北上攻打江夏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从陆路进攻。

蕲春县是沿江地势比较平坦的县城,黄祖经过江夏一败,也知道自己以败军数千,不可能守住蕲春这个地方,并未在蕲春布置什么军队,直接放弃了这个地方。

聘率领大军一到,蕲春令便勒令城内留下的本县士卒数十人打开了城门,迎接袁术军入内。

蕲春军民这么给面子,聘也没有难为他们,只是在蕲春留下了一部军卒作为防守,同时也是为了控制蕲春,稳定粮道安全,之后便征集了一些粮草,继续沿江而上。

北上两日,聘的大军到达祁县。祁县令同样在被黄祖守军抛弃后,开城投降。这次聘没有再贸然进军,而是宣布大军就地扎营,准备以祁县作为一个前进的跳板,等待凌操的水军逆流而上。

为了保证水军船只的安全,聘征集了祁县附近渔村的渔船,派出船只每日巡游于长江内,搜索附近的树林山地,防止黄祖军搞破坏。

有了上游聘陆军的巡查与掩护,凌操立刻让停留在九江的水军出发,前往祁县临时搭建的水寨暂且休息,准备以水陆同进的方式攻取夏口,然后转战西陵,夺得江夏中部,从而控制住长江北岸局势。

三日后,凌操所率水军沿途北上,收服了鄂县,到达祁县临时水寨,至此聘所节制的部队终于会师一地,兵精将广,战斗力增强了好几个档次。

夏口,作为江夏最重要的沿江港口,担负着江夏大部分的水运中转任务,一直都是以忙碌与繁荣著称。可此时的夏口,却是戒备森严,弥漫着一股肃杀的气息。

自从安插在柴桑与蕲春的细作处得知袁术将大军分为两部分之后,黄祖便知道夏口危险了。夏口作为荆州下游最重要的沿江县城,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得到夏口之后,北上可以尽取江夏重要城池,沿江而上可以威胁乌林,渡江可以夺取陆口,继而攻打赤壁、巴陵等地。因此守住江夏的关键便是守住夏口,绝对不能让夏口丢失。

知道袁术分兵,黄祖非常高兴。夏口地理位置特殊,陆路不好进攻,反而因为长江与襄江的交融,水流速变缓,江面开阔,适合于水战。

同时夏口水港是难得的天然港口,周边乃是群山峻岭,一般沿岸都是礁石密布,漩涡极多的暗流肆意之地,除了夏口县边沿,没什么可停靠船只的地方。这就使得夏口成了易守难攻的地方。

此外,陆路上,攻取夏口必须越过大别山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