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70章 三位大才(1/2)

“不知几位先生怎么称呼?”

武安邦看向郑玄推荐的三位弟子,年龄有大有小,大的三十左右,小的估计刚刚及冠,不过三人身上都充满了名士气质,腰杆挺直,眼神自信且坚毅,看的武安邦眼神发亮。

“崔季珪见过武安太守。”

“孙公佑见过武安太守。”

“国子尼见过武安太守。”

听到武安邦询问后,三人按照年龄大小依次对着武安邦行礼道,武安邦也依次还礼。

“不知武安太守是否满意?”

郑玄看着两眼发光的武安邦,索性直白的问道,毕竟看武安邦如此求贤若渴的样子,自然不会亏待自己的弟子,之前一直没和武安邦见面看来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失误。

“满意。”

武安邦闻言下意识的点了点头,然后发觉是郑玄询问,又急忙正色的行礼感谢,

“感谢郑大家,若没其他事,晚辈就此告退了。”

郑玄笑着点了点头。

在武安邦告退时,三位青年也纷纷和郑玄行礼后,跟上武安邦的步伐离开。

“子尼,几年不见,更加气质耀人了。”

武安邦看着身后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说道,当初黄巾起义之时,武安邦和武安国带着壮武县的军队穿过高密县时,就是国渊让人放行,那时候的国渊在郑玄一众弟子中就显得比较出众,如今和其他两位被郑玄隆重推荐,自然是得到郑玄认可了。

根据历史记载,郑玄曾评价国渊为:“国子尼,美才也,吾观其人,必为国器。”

而在历史上,国渊在人才济济的曹魏,还是曹操时期,就当上了九卿之一的太仆,虽然因为是内政型人才在后世记载战争谋略的书籍中名声较低,但其身为曹操屯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实力自然不用多说。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屯田方面,诸葛亮、邓艾也不一定有国渊做的更擅长。

特别是壮武郡将要面临大量的黄巾人口重新划分和安置问题,郑玄推荐国渊正是时候,或者说,郑玄人老成精,自然对壮武郡,乃至青州的形势比较了解,所以也专门向武安邦推荐了国渊。

在武安邦看来,单单一个国渊在现在时期就可以比上几个县的价值,随着武安邦地盘的扩大,国渊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至于剩下两人,能和国渊一起被郑玄推荐,也自然不是泛泛之辈。

崔琰崔季珪,也是三人中年龄最大的,三十岁左右,身高一米八左右,比其他两人魁梧一大圈,再加上生有一部虬髯,也显得十分威武,走路带风,看起来更像一名武将。

不过透过崔琰的胡须就能发现崔琰的外貌也十分英俊,再加上在郑玄门下学习,身上带有的名士气质,结合起来给人一种教导主任的感觉,让人感觉回到中学时期一样。

因为崔琰的气质过人,于是有了“床头捉刀”的典故。

典故内容就是匈奴使者来拜见曹操时,曹操感觉自己形象不够出众,于是让崔琰来装扮自己,而自己扮成护卫,结果则是被匈奴使者看穿,认为拿刀的侍卫身上透漏出的气质才是真英雄。

当然这基本上是无稽之谈,不过也能说明崔琰的相貌威严出众,哪怕是在美男子扎堆的名士之中,也属于最帅气的那一批,再直白的说,把胡子刮了的话,就可以威胁到武安邦在壮武郡颜值NO.1的地位。

根据历史记载,崔琰冀州清河郡人,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二十三岁才发奋读书,也可以算是大器晚成,二十九岁跟着同乡的公孙方拜郑玄为师,好吧,武安邦也算知道为什么崔琰这个冀州豪族出生,也会同意投靠自己了。

不过在历史上,崔琰并没有出众的功绩,虽然品性良好端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