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使者团(2/4)
的大事,马绍瑜以一个郎中的身份,怕是做不了主的,除非临行前,明国君臣有特别的叮嘱,而刚才那句话更是清楚的证明---阿巴泰有可能会被任命为明国的官吏。>
虽然阿巴泰已经被贬为庶民,大清不想就这个问题和明国谈判,但范文程心里却清楚的很,阿巴泰才是此次谈判的重点,其他问题,收敛遗骸或者是换俘都是策略,阿巴泰的处置才是战略。>
谈判继续进行。>
围绕几个问题,明清双方唇枪舌剑,谁也不让,就像范文程判断的那样,马绍瑜虽然有一些干才,但胆气不足,在建虏礼部官员声色俱厉的围剿下,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而这时,副使袁枢接过了话语,不卑不亢,绵里带针的进行了反击,顽强的将局面扭转。>
“袁枢……”>
范文程轻声念,他心中想的并不是袁枢的口舌,而是袁枢的身份,袁枢是明国前登莱巡抚,兵部尚书袁可立之子,就几任登莱巡抚和兵部尚书来说,袁可立给“大清”制造的麻烦最多,而袁枢原本只是一个税官,被明国紧急调到京师,担任此次副使,显然是有用意的……>
又听了一会,发现双方的谈判已经变成了口舌之争,彼此都有了火气,再谈下去也没有意义了,于是范文程冲旁边的小吏招招手,小吏轻步上前,躬身听令。>
“告诉他们,今日就这样吧……”范文程道。>
小吏听的明白,出了屏风,到了主持谈判的建虏礼部官员的身后,附耳小声说了一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今日谈判结束。>
明国使臣被“护送”出礼部,返回城西的驿馆。>
而范文程则是急匆匆的离开礼部,往“皇宫”而去。>
……>
崇政殿中。>
一副巨大的明国地图悬挂在墙壁之上,山川河流,关口城隘,都标识的清楚,尤其是明国北方京畿地区,从一城一地,乃至一村一寺,都详细标注。>
一个穿着黄色马褂,大腹便便,脸色发红的中年男人正负手站在地图之前,微微仰头,仔细观摩着地图上的每一个细节,脑子里则是思索着如果再次帅兵入塞,大军要从何处突破,正师偏师要如何配合?而明国又会作出何等应对?明国那个年轻的小太子,又会有什么“诡计”?>
一桩桩,一项项,从军政到军略,都从脑子里面迅捷而过……>
因为想的太入神,不知不觉的,他脸色变的涨红,胸口一阵发闷,气息不畅,急忙捂住胸口,猛咳了两声,这才缓过劲来,旁边的太监大吃一惊,急忙上前:“皇上……”>
黄太吉摆摆手,示意没有事。>
原本,黄太吉也是一个身体灵活的矫健青年,但继承汗位之后,因为国事,每日都困在这崇政殿中,少有运动的机会,加上本人喜欢吃肥肉,一来二去,十年的时间,就渐渐变成了现在的大胖子。以前单人上马,张弓射箭,现在没有三到四个人搀扶,他根本上不了马,而且他的坐骑必须是经过挑选,能承受两百斤以上重量的健马,一般的马匹根本驼不了他。>
虽然人胖了,身体差了,但黄太吉的脑子却一如既往的敏锐,自从多铎率兵入塞失败,毫无所得,但却损兵折将归来之后,黄太吉就开始预谋下一次的入塞了。>
就像朱慈烺推测的那样,建虏的粮米棉帛都是有限的,虽然建虏在义州(锦州附近)、大凌河附近大规模的屯田,驱赶汉人包衣耕种,去年收获不错,建虏的粮米缺口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大了,但依然不能百分百,每年仍需要从晋商手中购买一些,但现在明太子抄了张家口,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凡尘飞仙
卿羽无殇
云海天书
婚意绵绵,陆先生情深似海
调香师
权倾天下:千古一后
医生,给我开点药
镇天神医
卖装备的杂货店
致命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