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5章 大农兴盛(2/3)

劳动工具、住所等生产资料和工资,雇工出力,按日、月或年计值,生产主要是为销售,以获得利润为目的。雇工在本质上已不再是传统地封建雇农,而是在丧失了生产资料的前提下,单纯靠出卖劳动力,领取工资以过活,具备了近代资本主义农业雇佣工人的特征。而且,这种雇佣关系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有相对公平的格式条款,任何人单方面违反,都要受到制裁。特别是稍微处于强势地位的雇主,不得不收敛他们本来惯用的一套。

雇农群的形成、雇工队伍地壮大标志着农业资本主义因素地迅速增长,“大农”经营已具备了资本主义农业经营公司的特点。“大农”经营地兴盛和雇工阶层的壮大突出地反映了东北农业近代化的进程。这种进程在政治和经济上具有双重意义。

按照秦时竹的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不错的,在整体上也符合实际情况,但并不是说中国就没有发展独立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来源。恰恰相反,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其实已具备了一定的可能性,但被军阀混战给破坏了,后来又遭遇了日本侵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犹如春天的小苗,还没有长大成熟,就被无情的风雨扫落在地,等不到收获的那一天。现在既然建立了北疆体制,就要在政治上予以最大可能的保护。

在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的自发倾向也遭遇了严重阻碍,一方面是本国官僚体制的横征暴敛和厘金关卡的窒息,另一方面是来自外国廉价产品的冲击。事实证明,在中国政局比较稳定的一战期间,加上没有外国产品的竞争,中国民族企业获得了一个短暂的春天。现在北疆方面要做地,就是努力要尽力消除这两方面的影响。

在北疆财政委员会的协调下。各省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减税,虽然财政依旧有赤字,但北疆宁愿借债也不增加税收。对于厘金税卡,也大力予以撤除,减少商品的流通成本,努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外国产品的冲击问题上,北疆政府现在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毕竟关税主权甚至一部分行政主权都掌握在列强手上。只能寄希望于民族产业自身竞争力的提高。

北方实业是贯穿这一经济方针地典型代表,在大量资本和先进科技的武装下,北方实业发展成为中国实业的巨头,称总资本量超过2亿元,如果当时有世界五百强评比的活动,北方实业必然是前50名的企业。在北疆实业的经营理念上,也贯彻了秦时竹和夏海燕提出的“进口替代”方针,秦时竹是着眼于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以便实现自给自足地经济策略,夏海燕的着眼点则是发挥规模优势和垄断优势,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

庆典结束后,周羽有军事任务在身,迅速地返回了吉林。而夏海燕则留下来和秦时竹探讨经济方针。按照穿越组的分工,夏海燕主管经济方面,特别是宏观经济。

早在义军时期,夏海燕就负责管理账目和财政支出。是内当家,辽阳实业成立后,就负责战略管理。只是后来由于周羽去了吉林,她也随之而去,这项工作转移给了沈蓉。夏海燕的管理方针,是开拓性地,比较激进,敢于冒风险。开滦、开平的合并就是她的杰作。沈蓉的管理相对比较保守,属于守成性质,但两者所处地历史阶段极为不同,1911以后,北方实业已进入了快速膨胀时期,再采取激进的方针,稳定性太差。沈蓉的守成,可以保证秦时竹在需要花钱的时候有钱花(秦时竹平时可是专门开支票。花钱如流水。完全不考虑账目平衡)。

现在夏海燕负责对整个北疆地区的宏观经济进行考察。秦时竹有时候和她开玩笑,说她掌握了话语和政策霸权——一方面指的是她掌握了经济政策的发展方向。一面也是对现实世界的调侃,毕竟在7人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前,中国唯一有资格对政府评头论足地知识分子就是经济学家。

“今年以来,我对北疆农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金玉良医 徒儿不要,师尊我比你大很多 驭兽团宠:重生萌宝四岁半 从文弱书生到山大王的进化 无限位面行 无终倦意 绝世武魂 御兽修仙,我有座长生仙府 盖世仙尊 林江顾心雨小说免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