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010章 整肃西南(9)(1/5)

第010章 整肃西南(9)

经过常林来回的沟通与牵线搭桥,朱德终于拟定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在张孝准和唐继尧入滇之后,借助开会的时机,将昆明的局势控制下来。虽然,事情不可能百分之一百的保险,但是在军区大会上,少校以上的军官都被要求出席,只要能够控制住军官,就等于控制住了整个局面,滇军还不是一支完全现代意义上的军队,离开了军官的指挥,只能是一团没头苍蝇,这一点,朱德有比他人更清醒的认知。

具体的行动计划,他已经拟定了一个,还需要陆续的完善。整个计划唯一的优点便是,由于蔡锷的事前布置和当初的考虑,滇军一、二两个旅并没有驻扎在昆明,只有三旅,也就是朱德所在的部队驻扎在昆明郊外,这便给行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昆明的这些大员,除了卫队,并没有可以调动的部队,而唐继尧赴滇,也只是带来了他的卫队。

说句实话,不是唐继尧不想多带部队,而是任可澄告诉刘光照,不能带太多部队,否则难免会有问题。唐继尧想要云南不假,可他也不会想要一个打得稀巴烂的云南。再者,大军入境,本身就是极为忌讳的事情,没有军区的同意,任何部队都不可能擅自移动,否则便有叛乱的嫌疑。唐继尧还没有天真到凭一己之力与周边各个省区抗衡。要知道,无论是湖南程潜、四川张孝准还是广东蓝天蔚,都不是好招惹的主,只有谨守本分,才是正道。

而无论是一旅还是二旅,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大军不可轻动,动了以后,便是政治上的麻烦,这一点,任何一个明智的人都不会犯错误。朱德也是牢牢吃准了这个道理,所以觉得事情大有可为。

不过,刀兵相见毕竟只是下下之策,滇军本身是一个团体,不管按照哪个角度来衡量,都很难进入自相残杀的境地,朱德的用意,也不在于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进行武装冲突。那只可能是一场灾难,更违背了蔡锷保持云南稳定的宗旨。

常林对朱德的这个愿望表示理解,同样的道理,中央也不希望看到西南陷入动乱,否则,哪里用得着这么费劲,直接把部队开进来就成事了,论军事实力,西南顶天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解决外交问题需要力量,解决内部政治问题需要智慧,事情根本没有这么简单。

蔡锷离开云南北上,原本就是秦时竹整肃西南整个大局中的一步棋,后面的招数,都是环环相扣的,一步连着一步。常林这颗棋子,只有到了关键的时候才能拿出来用,现在朱德已经基本同意了这个战略思路,那么,事情已经成功了大半,能不能最后成事,一半要看布置,一半要看机会。很多时候,运气同样重要。

8月份,已经是骄阳似火,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更是湿热。而新任西南军区司令长官张孝准已经紧赶慢赶地抵达了昆明。在他来之前5-6天,贵州都督唐继尧已经先行抵达昆明。两人都不约而同的带来了自己的卫队,无非唐继尧的卫队有近千人,而张孝准的卫队不过200人罢了。论起声势,唐继尧还隐约压张孝准一头。

在这一点上,张孝准不想和唐继尧较劲,人家是从滇军中分化出去的,现在如此大张旗鼓地归来,自然也有衣锦还乡的意思,这点架势和排场,倒是再正常不过了。听说,唐继尧还想把以滇军二号人物的架势检阅部队,好好过一把统帅瘾,让朱德给婉言谢绝了。不仅三旅不高兴让唐继尧检阅,便是1、2两个旅,同样也不愿意让唐继尧爬到自己头上来摆威风——笑话,你要摆威风不会回贵州摆?

在这样的气氛中,原来听说蔡锷辞职而风云变动的政局,倏忽又开始稳定下来。各方面开始有点接受目前的局面了:

对何长林他们来说,朱德虽然做了护军使,名义上是他们的长官,但他从来不干涉1、2两个旅的事务,在军饷发放、物资补给上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嫡女难逑 全球变异,从灾厄降临开始 武林沉沦 洪荒:我孙悟空绝不取经! 四合院:从开大车开始 重生九零,为国效力我逆袭当首富 我的窍穴有神灵 云飞扬林雨初无弹窗 大唐签到十八年突然发现是西游 东晋北府一丘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