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069章 北方战争(44)(1/3)

第069章 北方战争(44)

协约国在鄂木斯克政权崩溃以后,为了消灭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又打起了中日两家的主意,希望能够他们充当代理人对付布尔什维克。

本来就是协约国成员,正愁插不上脚,自然点头允诺,但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而在于中国的态度。

英美深知,势力在亚洲大陆的扩张,特别是在远东的扩张,与中国是有内在冲突的,干涉俄国革命的过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没有中国的点头和参与,是无法直接发挥作用的。但是,在中日两国之间很难存在沟通和协调,彼此都以对方为自己最大的敌人,提防都来不及,怎么会并肩作战呢?

当然,因为在辽东一战中大大吃了亏,甚至经济都面临崩溃的危险,现在不能拿中国怎么样,但毕竟是明治维新就发展起来,国力深厚、潜力巨大,还是在中国之上,因此,要想中国全身心地对付布尔什维克而不顾身后的势力也是不可能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单是海参崴,原本海军就是要予以争夺的,要不是国防军在旅大边境和朝鲜边境陈兵10万,形成泰山压顶之势,恐怕早就寻衅……而之所以中国拿下西伯利亚中、东两段后不再大步前进,也是因为背后陆军师团的牵制。

在东亚格局上,英美认为,中日相互牵制是最好的局面,一来可以让其他国家有介入的机会,二来可以拖住对外扩张的脚步,使之不再咄咄逼人。这个方针大体总是正确的,因为确实发挥了这样的效力,在中国通过革命崛起之后,更是严格地遵循这个逻辑。中日辽东之战,某种意义上也是这样的逻辑推演。但是,这个牵制也不见得毫无坏处,起码在对付布尔什维克的问题上,中日的这种牵制便阻碍了双方的行动。

朱尔典不止一次地抱怨,不应该让可恶的人牵扯进来——每增加1个师团,则中国人就会减少3万针对布尔什维克的军队。按照他的想法,大不列颠既然无法通过直接插手鄂木斯克政权达到消灭布尔什维克的目的,就应该以利益为诱饵,吸引中国直接投入兵力。——“任何想让中日两国并肩作战,一同对付布尔什维克的念头都是愚蠢的……”

但是,伦敦和白金汉宫听不到他的这个意见,或者说即便听见了,也装作不知道。英国政府有一批亲日派,当然,没有亲华派——所谓的亲华派,实际上都是亲日派按照自己的好恶安插上去的。而那些议员,只会听从那些“一旦中国坐大,局面将不可收拾”的蛊惑之言,一心想着让来牵制其间。没错,确实发挥了牵制效果,但这种牵制反过来也损害了鄂木斯克政权的稳固。

朱尔典知道,国会里有些人在害怕这样一种可怕的场景——一旦中国强盛起来,印度就会发生危险,虽然看上去更加富有侵略性,但因为还有美国,不至于会蹦跶到哪里去。在他看来,这种想法大错而特错——不拉拢中国,怎么能吸引的目光?给中国的好处越多,牵制才越有本钱。可是,这些话说什么都没用。

不幸的万幸在于,布尔什维克没能和中国形成妥协,在拿下鄂木斯克之后,军队的进攻方向直接指向了中国,这个时候,协约国阵营是一片窃喜,英美两国的驻日大使,都接到了本国的训令——必须用最明确无误的态度警告,不能在中国与布尔什维克作战的时候有任何愚蠢的行为。

这就够了!起码,在鄂木斯克政权倒下之后,东线还有对付布尔什维克的尖刀。西线的波兰战役之后,再找合适的代理人已经殊为不易了,现在的局面哪能不珍惜?

而秦时竹所谓的好处,便是希望利用协约国这个心态,一方面确保自己有较为稳固的后方——虽然指望不捣乱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不太出格,后路就安定了;另一方面捞取一些经济上的好处,秦时竹知道,以朱尔典为首的一批人,很想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暴死小说男主角用卡牌玩转异世界 仙子还我飞剑 绝世双宝神医娘亲不好惹 仙门之中兴圣祖 异世之万物法则 御兽时代之我的暴龙兽无限进化 致命霸宠:全球通缉小逃妻 影后的死对头全破产了 修罗诀 天之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