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章 北方战争(46)(2/3)
当然,与赤塔相比,新界还是差那么一点,可是赤塔毕竟太远了,指挥部队不太方便,在蔡锷的调度之下,中路军司令部整体前移,直接压在了新界。
在新界以东,鄂毕河西岸及其前沿地带,则是部队的前哨。在鄂木斯克政权尚存的当口,也是国防军与鄂木斯克政权的缓冲地带,因为彼此并没有签署有关国境划分的协定——事实上也不可能有机会在这一带划分,因此,双方的分界线是以实际控制线为准。考虑到鄂木斯克政权的地位与必要的维系,中路军前出的范围不广,除了掩护新界之外,大多数时候并不会对鄂木斯克政权造成威胁。反过来,高尔察克也认为中国人暂时不会翻脸,因此放心大胆地将部队全部投入到一线用与抵挡红军的进攻。
在新界和鄂木斯克这400公里的范围内,作战兵力是很少的。
但是,红军高速进军的情况改变了这一切,特别是鄂木斯克政权崩溃后,形成了两股反方向的潮流。一股自西向东,大都是为了逃避红军和布尔什维克退下来的白俄,另一股则是自动向西,目的是为了夺取附近的战略要地,一旦红军扑过来,也有提升防御纵深余地。不过,让蔡锷等人担忧的是,继续前出让本来兵力已经分散的国防军兵力更加分散。
在维持兵站据点的问题上,分散是一种必要的妥协,因为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实在是太过广袤,而且压根就没有什么人烟,在正常的情况下,站点附近也是要有人员维持的,但和平时代有铁路职员即可,现在正是大战一触即发的当口,必然要留有防守兵力。
作为知名将领,蔡锷难道还看不出分散兵力的害处?之所以维持,全在于这条供应线的生死攸关——敌人未必有能力掐断,但一旦掐断,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松坡兄,这是飞机侦察得到的情报。”孙传芳递过去一份材料后说道,“飞机显示敌人在进行大规模的调度,准备对我军前沿阵地展开攻击。从数个飞行员的侦查情报综合显示,敌人的步兵队伍在散开,骑兵队伍则在对外扩展。”
蔡锷一边听,一边示意参谋在地图上标示敌人的动向,随着红蓝铅笔的勾勒,大体上的箭头态势就开始成形了。
“嗯,三面包抄,扇形展开,有点意思。”蔡锷笑了,“毛子胃口不小,看来想把新界一举拿下啊……”
“有这么点意思,不过,我觉得有几个地方比较奇怪。”孙传芳说道,“侦查结果显示,敌人在各个方向的兵力看不出多寡的区别,似乎是齐头并进,分路突破,这不太符合作战常识;第二点,鄂木斯克到新界之间铁路目前依然是可以凭借的,为什么敌人放着铁路不用,偏要用步兵两条腿跑路?第三点,骑兵作为全军的尖刀,肯定要集中起来使用,像这般分头行进,倒像是斥候手法——可是,谁也没有见过数千人充当的斥候队吧。”
“你的意思是,其中有诈?”蔡锷笑道,“事有反常必为妖,布琼尼这般手法,不太高明啊……”
大本营会议上,蔡锷详细了解了布琼尼等人的情况,虽然他对布琼尼及其手下并不熟悉,但经过穿越组的反复教育,他从来没有将对手看得很轻,相反,他绞尽脑汁从各处搞来有关苏俄内战的资料进行研读。虽然内战中红白两军的对抗激烈有余,战术、战略成分相对较弱,但红军的坚忍不拔,以弱胜强,甚至布琼尼本人的传奇经历都让蔡锷所佩服——这才是值得尊敬的对手。现在对手摆出这番架势来,蔡锷一点都没有看轻对手的意思,反而觉得,这当中透着一些古怪。
到底是什么呢?蔡锷反复看了几次沙盘上的标识,因为情报不多,除了知道骑兵军的主官和主要将领外,其他情况知道的很少,从鄂木斯克逃出来的那些人身上虽然打听到了不少消息,但都是一鳞半爪,拼凑不出完整的景象,更要命的是,这些人的情报还是互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史上最强狗熊系统
七夜囚情:薄情总裁契约妻
我不想杀成神啊
玄天武帝
极品哥哥
盗墓开局签到观山太保
我为主角播撒智商[快穿]
富贵娴人
残王废后,倾世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