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沧州血战(4)(2/3)

部署进行深入的细化,几天时间以来,他与王道直和多尔衮都有不少的交流,只不过这种交流,不一定需要双方见面,斥候侦查的消息,江宁营已经到半壁店了,距离沧州不足一百里地,大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陈新甲接到了朝廷的敕书,这令他的后背开始冒汗了。

孙传庭率领的江宁营军士,已经占领了大沽口,开始朝着天津三卫发动进攻了,天津来的求救折子,有好几封了,陈新甲很清楚,依照天津三卫的力量,是绝对打不过江宁营的,天津恐怕是保不住的,依照他的思考,准备迅速调集驻扎在高阳的十万大军,增援天津,可这个决定一样是很难下的,驻扎在高阳的十万大军,以前都是卫所的军队,战斗力的确不行,可谓是乌合之众,说起来有十万人,好像挺吓人的,可这支军队,战斗力不行,破坏力倒是不错,驻扎在高阳的时间不长,当地官府已经是怨声载道了。

天津是绝对不能够丢失的,否则沧州的战斗就变得很是危险了,联军很有可能遭遇到前后夹击,首尾不能兼顾,导致战役出现重大变故了。

想不到的是,卢象升率领的江宁营军士,轻而易举的就占领了洛阳和开封,这标志着河南省也保不住了,若是下一步卢象升带领江宁营继续占领了山西,朝廷所占据的地方,就只剩下北直隶一地了。

最危险的情况,就是卢象升在占领了河南省之后,率领大军直接进入北直隶作战,甚至是直接进攻京城。

思考再三之后,陈新甲终于做出来了决定。

麾下的三十大军,其中十万大同边军和五万满八旗军士,在沧州迎战江宁营,其余十五万大军,赶赴天津增援,目的就是抵抗江宁营的进攻,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天津,这十五万大军,以其中的五万大同边军为主,至于说北直隶其余的地方,暂时不要去管了,也没有办法去管了。

已经攻占了河南省的江宁营军士,陈新甲没有能力去应对了,他直接给朝廷写了奏折,建议朝廷调集部分的辽东边军,同时武装好京营,毕竟京营还有五万多军士,足够保护京城以及周边的地方了。

部署终于开始出现松动了。

陈新甲的部署,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但他能够直接指挥的,也就是参与到沧州之战中的军士,人数只有十五万人了,应该说这和之前的区别不是太大,无非是十万的预备队,变成了五万,至于驻扎在高阳的十万大军,陈新甲根本没有做太多的指望,这十万人锦上添花还差不多,雪中送炭是不可能的。

可惜陈新甲还是忽略了一个方面的因素,那就是人数上面的优势,他预计到苏天成率领的江宁营军士,肯定不足十万人,若是手中掌握有三十万的大军,那么人数的比对上面,至少是三比一的比例,这是巨大的优势,从某种程度上面来说,几乎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败了,可如今减少了一半,用十五万人对阵苏天成率领的江宁营军士,最多也就是二比一的优势了,这就不可能是决定性的优势了。

此外陈新甲还有一个重大的失误,那就是如何对待天津的作战,陈新甲不相信驻扎在高阳的十万大军,所以要求十五万大军增援天津的时候,重点是守住天津的城池,而不是考虑到直接进攻,这也是陈新甲的无奈。

陈新甲不可能同时指挥两场大型的战斗,若是在沧州和天津同时展开大战了,不管是军队的摆布方面,还是从指挥层面来说,都是来不及应对的,陈新甲的主要精力,只有可能放在沧州,指挥联军同江宁营军士展开殊死的搏杀。

这些具体的情况出现,陈新甲没有办法避免。

在下达命令之前,陈新甲与王道直密议了,两人的意见是统一的,三十万大军主要负责是应对苏天成率领的江宁营军士,至于说卢象升率领的江宁营军士,暂时不要理睬,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