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70章 八十年代做外贸(2/2)

回公司,将代理合同存档。

车停到了建国门外的国际大厦门前。这里是华夏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办公楼,大部分下属子公司也都在这里办公。

叶处长便拉着吴大伟一起上了楼,回到华信贸易公司,然后找到他的朋友,进口处的崔处长,谈起计算器的生意。

进口处的崔处长也很给面子,同意购买这批计算器。

这不光是给叶处长面子,而且他还知道,现在黑市上走私过来的计算器和电子表卖得很好。进口计算器,绝对有的赚。

这些计算器和电子表都是香江一些小电子厂生产的三无产品,质量很差。这些产品用船走私到粤省,然后再被那些胆子大,敢于抓机会挣钱的第一代富翁们买走,带到各地贩卖。

计算器在粤省的拿货价是八元,到了首都批发价是十二元到十五元,最后在黑市上的零售价一般卖到二十元到二十五元。

许多城市的街头,在八十年代都出现这样的一批人:背着军挎,外面罩着外衣,走街串巷,尤其是在学校和工厂门口,四处兜售计算器和电子表。

吴大伟手上这批计算器,收购公司时接手的积压产品,一共有五十万个。按当时维尔金森购买时的成本算,每个进价0.8美元。

这是原来维尔金森贸易公司从几家大工厂买的,准备卖到欧洲去,因此质量非常好。后来因为政策的变化,无法出手,所以一直积压的仓库中。

崔处长看过吴大伟提供的样品,知道这批货的质量,同时也接受了吴大伟报出的每个计算器三美元的价格。

崔处长算了一下,按照现在一美元兑换二点三元人民币的官方牌价,这样一个计算器,进价才折合不到七元人民币。

而市场上计算器的售价都是在三十元以上,而且基本有价无货。像吴大伟提供的样品这样高质量的计算器,卖到四五十也没有问题,中间利润非常大。

这里说的市场,指的是百货大楼、西单商场这样的正规国营商店,不是黑市。

国营商店的商品,价格都是国家规定好的,不能变动。而且,购买许多商品时,不光要钱,还要票据,甚至还要出具工作证或者介绍信,才能购买。

黑市可没有这些限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能讨价还价。这也就是黑市走私货虽然质量差,而且没有任何保障,却能卖得那么好的缘故。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