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手笔(1/3)

尚未正式停战,英国首相梅杰便亲赴科威特给本国企业争取最大利益,成为战争爆发后第一位访科的政府首脑。

巴黎方面的口号是:“法国不能落后!”

法国政府不仅将重建委员会代表请到巴黎,甚至由外贸部亲自率领“重建工作组”赶赴科威特。

两德刚统一,东德那么大一个烂摊子要收拾,科尔政府忙得焦头烂额,哪有时间和精力像他们一样赤膊上阵抢订单?

西德企业和协会一时间怨声载道,以至于连德国最具影响力,也是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图片报》都以“德国公司已在为政府外交上的模糊立场付出代价”为题,大肆抨击科尔政府“不作为”。

群情激奋,联邦政府不得不拿出一些行动。

一接到环境和自然保护部迪特里希发回的消息,科尔总理当即要求经济与技术部下设的联邦外贸局,立即组织几大康采恩和协会代表研究nb电气提出的方案,尽可能利用灭火的机会让德国公司挤进去。

经过一天多的激烈讨论,公司计划一下子被上升为政府行为。

征得公司第一大股东兼首工程师章程、欧洲区总裁丹尼尔、柏林nb实验室主任克林斯曼博士以及nb工业制造;;; .+.有限公司董事施泰尔等nb电气高管同意后,科尔总理就拿着刚研究出来的最新方案召见科威特驻德国大使。

与此同时,环境和自然保护部迪特里希和刚抵达科威特的德国大使频频求见埃米尔、首相、副首相、石油大臣和内务大臣等科威特高官。

一向以严谨、死板而著称的德国人,居然声称可以协助科威特在四个月内把油田大火灭掉。

埃米尔不敢置信。王储兼首相对此表示怀疑。毕竟火势太大了。大到国内外专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认为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完全灭掉。很直接地认为又是一个抢重建订单的把戏,尽管德国政府上蹦下跳,但他们的好意并没有引起除了副首相萨巴赫之外的科政府高官重视。

方案中多次提到nb电气,他们已经创造了一个工程史上的奇迹,为什么不能创造第二个?

灭火时间如果真能缩短到四个月,至少可以给科威特挽回500亿美元损失,副首相萨巴赫决定见一见那位年轻的香港工程师,想知道他到底有什么连美国专家都束手无策的好主意。

“章先生。请稍等,副首相阁下马上就到。”

副首相不是国家元首,章程也不是外交官,所以接见地点安排在达斯曼宫而不是白杨宫。

一路走来,残垣断壁和密密麻麻的弹坑随处可见,章程一边抚摸着墙上的弹坑,一边凝重地问:“先生,法赫德亲王就是这里为国捐躯的?”

王宫侍从微微点了下头,沉痛地说:“是的,伊拉克入侵时。亲王殿下听说伊拉克背信弃义、大规模入侵的消息,顿时火冒万丈。将生死置之度外,跳上车直奔王宫而来。

抵达王宫时,见已大火冲天,滚滚黑烟在王宫上空升起,正在进行激烈战斗。数百名王宫卫队士兵已大部分捐躯,仅有一小队卫兵扼守一角进行顽强抵抗。他毫不犹豫接过指挥权,带领他的两位儿子一起投入战斗。

伊拉克侵略者对这里发动一次又一次地猛烈进攻,但法赫德亲王和他的两个儿子却始终坚持在这里。交战双方的士兵、坦克、装甲车,隔着外面那道围墙展开拉锯战。伊军士兵冲进来,被打出去,再冲进来,又被打出去,如此反复多次,战斗十分激烈。

亲王的两个儿子手持步枪,亲自上火线杀敌,双双战死。亲王本人在激烈的战斗中多处受伤,最终弹药耗尽,和两个儿子一起倒在对面的楼梯旁边,这里的保卫战最激烈,坚守时间也最……”

国仇家恨,侍从说到这里再也说不下去了。连忙背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