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19/www.xoyo100.net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19/www.xoyo100.net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第三百一十一章 登基(下)(2/4) _惊雷入汉 - 逍遥小说网
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一章 登基(下)(2/4)

看出了症结所在。难道司马昭不清楚这些道理么?用道理去劝谏怎会有用?

一心称帝的司马炎遗传了他老爹司马昭的那份固执与坚持,只要自己认定的就绝不会轻易改变。不同的是司马昭英明一生,临没的时候才做下了糊涂的决定。而司马炎打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有卫瓘这种司马氏的重臣支撑,再加上司马伷在幕后推波助澜,安抚河北大地的不满情绪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就算黄河以南不少魏人投降了汉朝,可司马炎早就把大部分的朝廷班子转移到河北,因此魏国朝堂上的实力并没有减少太多,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强大。中原的精英士族不少都与司马氏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荣辱与共,不会因为司马氏的没落而选择离开,即便有这种想法,也是毫无办法脱身。

司马攸很快便赶回邺都,一入城便是去祭拜兄长司马炎的尸身,开启了晋公的大丧。司马炎被黄河吞没,所谓的尸身不过是用木雕穿戴上晋公的袍服罢了,这般下场让许多人都是暗中嘀咕着,间接害死了魏帝曹奂,这难道是报应?

国不可一日无君,大丧之后便是国家的大事儿了!这个时候可顾不上什么兄长新死一类的言语,特殊情况一切都是便宜行事。司马攸作为司马氏的接班人,以及魏国的继承者,这是毫无疑问的。

司马炎折腾数年才捣腾出来河北这块地方,可不是为了听反对声音的。魏国已经灭了,朝堂,军队,百姓能跑的也全跑了,剩下的对于魏国这个尊号也不是很有感情,否则早就跑路了。

新的国家就此成立,国号为晋,司马攸登基为晋国开国君主,即是晋武帝。追谥司马懿为宣帝,司马师为景帝,司马昭为文帝,司马炎为愍帝。一应文武大臣也是各加封赏!

其中数人由得司马攸之看中,以司马伷为河内王,大将军领并州刺史,监督并州各路人马;卫瓘为骠骑大将军,东武乡侯领冀州刺史坐镇邺都拱卫守御;马隆为卫将军领青州刺史镇守青州;胡广为左仆射,镇军大将军屯驻平原;司马鉴为安乐王屯代郡;司马机为燕王前往辽东平乱。

此等数人不是司马氏之族人,便是司马氏之党羽信重之辈,乃是晋国开国的主要力量,更是朝中把握大权的人物。其他诸如朝中名士耆老也是各有封赏,远在边疆的军中诸将同样论功行赏,挑选良将委以重任!

邺郡作为晋国之首都可谓中原汉军北上必攻之处,地临前沿战线,朝中耆老多有建议迁都南皮者。南皮有燕代之阻,平原之护作为缓冲,汉人兵锋一时难及。此等提议附和大多数朝臣之心,唯有卫瓘挺身日出反驳其论。

晋武帝司马攸之才干未必强过兄长司马炎,不过胜在颇有自知之明。司马炎因何而失去了半壁江山,曹魏如何被蜀汉一举歼灭,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因此司马攸力排众议,决意定都邺郡,借此来彰显晋国抗击汉朝的决心!

心中多有不敢苟同之感,不过群臣仍旧是暗自点头称赞连连,这般决定看似危险,实则是最为稳妥的决定。晋国也好,司马攸也好,要想让河北臣民耳目一新,看到希望,首要之务便是树立形象,给予人们信心。

单单是定都邺郡,足以彰显大晋国武帝的气魄,可对于气势正盛的汉朝来说,无疑是另一种的挑衅。

朝堂内外封赏完毕,便是要颁布新政了。久在河北经营,如何治理河北之地司马攸心中早有定策。河北的百姓许多都是中原迁移而来,不过数年光景还没有扎下跟脚,动乱不安的时代让这些百姓很难稳定下来。

安抚百姓,减少赋税徭役是必须要做的,除此之外便是裁军!

恢复河北的农业生产,加强各项建设需要的是人力,青壮作为劳力的主要成分可谓不能缺少。为了保持与汉军的作战,大量的青壮被拉入行伍中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宦海浮沉 我给万界直播带货 我在天庭做仙官 老婆是花瓶,得宠着 枕上豪门:冷血总裁的心尖妻 逐乐 宝宝不乖:钓个总裁当老公 第九军区之地球风云 紫月之上 魔兽之我为恶魔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