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渔翁得利(下)(2/4)
堂堂晋国燕王,竟然被异族摆了一道,而且还是活生生的损兵折将。这事情本来就不光彩,放在燕王头上坊间的流言也就更多了。司马氏家族本来就没什么出类拔萃的人物了,偏偏燕王又遭此败绩,恐怕河北士人因此对司马氏的评价又要大打折扣,这是燕王司马机所不喜的,更是晋帝司马攸不愿意听到的。
使臣闻言苦笑道:“下官这次前来,裴大人曾经叮嘱下官,那王戎虽是中原士人,可在塞外数年,蔽塞礼义之门,不可以汉人度之,须打起十二分小心方可。想不到一语成谶,竟然真被裴大人说中了。”
积弩将军孟观也跟着无奈道:“所谓驱虎吞狼坐收渔利,依照陛下意思我等当时那旁观之人。一时不察反成虎狼之辈,是在是羞愧难当。若非辽东形势诡谲,孟某必定入京亲自请罪。”
燕王司马机摇了摇头道:“还是裴大人言之有理,王濬冲深知礼义廉耻,却置身事外,行事作风诡异无比,日后打交道定要多加小心。”
使者叹息道:“燕王与孟将军所言甚是,眼下之处理非常关键,切不可送走了汉人,又来了王戎,那时恐怕陛下定然龙颜大怒了。”
汉军自此从晋国后方没了踪迹,可取而代之的乃是王戎。观王戎行事,唯利是图,非利不为,又兼具不小的野心。想要算计王戎必然要从长计议,想要安抚王戎却也要防备其狮子开口。
王戎坐镇辽东可以成为晋国的一道屏障,更有可能成为晋国的心腹之患。诚然王戎重视家小,可刚刚送走家小便玩弄这般手段。由此可见王戎绝对不是个省油的灯,在规则内玩弄心机手段获取利益,这一点上让人恼怒,却又无法撕破脸皮。
燕王司马机也知道眼下唯有听命行事顾全大局,无论怎说是赶跑了汉军,暂时稳定了辽东局势,虽然晋国隐隐有些隐忧,不过这样的局势已经足以让晋国在汉朝面前有了足够的资本谈判。如此说来,却也算是达成了当初的战略。
“嗯……听闻汉帝刘禅转往川中,废黜其子太子之位,不知中原形势如何?”燕王司马机心思一转,关心起中原局势来。
使者闻言道:“近来各路消息频传,朝中诸位大人也是议论纷纷。汉军退守各地,分兵中原各处,想来中原形势并不稳定。是战,是和,眼下也无定论。”
积弩将军孟观半晌没有言语,此时说道:“前方战报我与燕王皆有了解,汉人动用之军虽是偏师,兵力仍是不少。此时汉帝不在许昌,派遣使者入川似乎也并不妥当。”
从邺城前往成都,路途何止千里?晋国真的在这个时候派出使者,长路漫漫恐怕要花费好多时日。而天下局势正处于变数之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个时候派出使者,无疑是难以成事的。
使者携带的使命不符合随时变化的形势,不仅仅是难以达成使命,更难的是让晋国的决策受到牵制与影响,处于被动的位置。眼下晋国展现了强势的一面,但时间上并非是派出使者的最佳适宜。
而且汉人在晋国首次派出使者之前便决意一战,此时虽然受挫但汉人究竟作何打算还在未定之天!
一战是否足以让两国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使者微微摇头道:“陛下之决断并非下官可以猜测,朝中尚无定论之音,目前看来仍是言之过早。不过燕王与孟大人若有和看法不妨直言,下官回朝之时定然转述与陛下。”
燕王司马机与积弩将军孟观对视一眼,都是明白此话的意思。朝中群臣必然是争执不下,晋帝司马攸若是能够决断,何须这般遥远的询问燕王与孟观之看法?说起来轻描淡写,实际上朝中那错综复杂的派系一旦争执起来让人头疼不已。
晋帝司马攸之决断力比起司马炎要高上不少,但对于局势之判断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尤其朝中群臣在做出决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沐阳的文玩人生
末世重生后我捡到了反派boss
我的时空穿梭项链
大隋国师
勿cue勿遛勿按头,许小姐已化身事业批
十号传奇
我在黑月铁骑排行第二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恶毒发妻后,我摆烂了
生人坟
守序暴君,倒果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