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卷 贺兰雪 第三十二章 春风未还家㈢(1/3)

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见花。将军了边事,春风未还家。

这是宋范仲淹为边臣时曾作的一首诗,所记事抒情的也是横山一带宋夏边境的情景。西北寒苦,然而毕竟是三月的光景,横山以北的万物也已经复苏,草木吐出了嫩芽,第一批燕子北飞,而最先绽放的是杏花。

横山以北,无定河的河面又一次变得宽广起来,横山北麓的雪水融化汇到了无定河,滋润着河两旁的农田与牧场,它成弧形绕过横山,从横山的南面一路朝南,最后在绥州南注入黄河。它之所以叫无定河,是因为它因为流经后世被称为毛乌苏沙地的东南边缘,河道因而迁移不定,它虽含沙量大,但矿化度却低,适合灌溉农田,因此这条河的河谷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带。在这条河的上游红柳河边,有一座夏州城,相传是东晋十六国,匈奴赫连勃勃所建统万城所在地,历经数百年这里的植被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夏州城也因为战争屡经废立,此地是党项人的壮大的发祥之地,一度是西夏的政治中心。

如今这里成了赵诚的治下。西夏统治者继承了唐宋时的府、州、县的行政制度,但却名存实亡,一些州比如这夏州在西夏官僚系统中却是末等司,地位远不及中兴府京畿地区的一个县重要,另外一些州不过是一个行政名词,前身只是一个寨、堡之类的军事要害。

这里虽然有适合耕种的土地和适于放牧的草场,但历年来却总是受到战争的影响,横山内外两百里内,宋夏两国无人敢耕,除非在军事力量足够保障的情况下,才会有一些屯田,宋国朝廷就曾招募蕃汉弓箭手垦殖。西夏《天盛律令》中甚至特别规定像横山这样的关隘之地。禁止放牧。以免牲畜被宋国夺了去。

横山是夏宋地边界分割线,然后成了夏金地界山,那山头上立着一个又一个封堠----这是用来区分国境的标志,围绕着这些封堠,南北两边的国家都曾偷偷地将自己的国土向前推移。

赵诚废除了西夏大部分的行政制度。取消经略司、监军司、大都督府等机构,继承中原府州县地行政规划,大部分的州都是一级行政单位,中兴府当然是第一位----在赵诚的心目中当然是心目中的首都。而灵州、凉州这要地重要经济区域成了直辖市。将这两州恢复了原有地西平府与西凉府的地位,后者西凉府凉州因为处于河西走廊的起点,又西接河湟南接陇东地区,不仅地理上,在经济上地位也极其重要。而对于陇右大部分地区,因为是蕃族混杂地区,十分复杂,赵诚放弃了直接行政管理,寄希望于与蕃族的共享商利。企图以经济手段拉拢蕃族各部。

西夏一州的首长官职通常叫城主,如今城主这个名词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知州,赵诚起用的都是西夏前官员,官府机构极其简单。农牧官吏一个不少。收税的都没有配齐----因为免税,只在通往西域、陇右与中原边境上才设立课税所。而负责治安与监察官吏作风一把抓的却是他地私人。被称为某州提刑官,另招蕃汉弓箭手在提刑官下听差,这提刑官的权力看似有些大了。这也只是过渡阶段。

赵诚一行人顺着无定河顺流而下。

远处,有百姓在田间劳作者,口中在吟唱着:“三月里,鸽子和班鸠在树丛中咕咕叫着,宣告国家的兴盛,在充满阳光温暖的强大光荣的国家里,流水潺潺,在辽阔地草原上,绿色地嫩芽破土而出,迎风摇曳……出现了成片的低洼湿地,这是龟地自由驰骋的天地。啊,不可思议的土地!”

春风拂面,水波荡漾,歌声袅袅,众人的心情随着这对生活充满温情与美好向往的歌声澎湃,情怀似乎与大地一般辽阔。

夏州知州梁文听说贺兰国王驾到,一路小跑地来到夏州城前大道上等候着。

“你就是梁文?”赵诚骑在马上俯视着跪拜在道边的梁知州梁大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妖娆仙路 降维穿越 网游开局获得神级天赋 仙女师父教学十年后,下山无敌了 近身超能高手 我老公管我超严的苏黎陆宴北 穿书之我能得十倍返还 天谴者 辣妈的贴身保镖 神级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