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卷 朝天子 第二十九章 运筹帷幄㈡(2/4)

诚虽然对宋国有企图。但他犯不着跟一个使者过不去。苟梦玉一行人一路上受到优待。越横山、过陕西、渡黄河、入河东。他本以为陕西已经十分富庶了。却不料河北行省更是繁华无比。

陈时臣、钱佑、李舫也是赵诚的老熟人。不过距他们第一次出使秦国。已经过了六年。因出使辛劳有加。都在馆阁或者临安府内做了末流的小官。这六年过去了还是末流。这次仍因苟梦玉提名而加入使团。

六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大秦国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尤其对于这些宋国使者而言。大概是因为他们并非生于斯长于斯之人。局外人看得会更清楚。而他们的大宋国仍然没有太大的变化。

权相史弥远死后。宋帝赵昀又是改年号。又是想做出一番伟业来。慎选宰相。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一时号称“小元”。然而时人却私议:“非是端平君子无益于国人。乃是朝廷任用不笃。未能使君子展尽所长。”

现在大宋国又有了一个新的年号:嘉熙。

陕西的官道修建得极好。平坦大道。夯实而成。路侧有水渠疏通。路铺以石灰、炭渣。可容两辆马车并行。四通八达。坐着秦国朝廷安排的马车。既快又舒适。已经抵达了平阳府。苟梦玉向秦国礼部派出的陪同官员问明路途远近。心中盘算。料想可以在正旦前两日抵达真定府。也就不再催着伴使赶路。

即便是寒冬。平阳府南来北往地商人络绎不绝。而此地的百姓殷实。在除夕与正旦就要到来之时。纷纷携子扶老。采办着各色衣裳。品尝着各种美食。喧闹的街头洋溢着对生活的憧憬。

“此番觐见秦王。尔等万万不可造次。多看多听多想。唯少说耳。秦王若未露心机谋划。我等亦不可表明来意。”苟梦玉再一次对自己地副使们面授机宜。

三位副使心中觉得郁闷。六年前他们来秦国时还是太学生。当然也是贯彻着多看多听多想的原则。如今他们早就不是初出茅庐之辈。并非莽撞之人。这正使苟大人还当他们会惹事。他们暗想苟梦玉要是真害怕他们会做出有辱国格或是泄露军机的事情来。那为何还非得拉上他们三个无名之辈呢?

“一切事宜。下官全凭大人作主!”三人面无表情地说道。苟梦玉见这三位“年轻人”十分有眼色。心中十分高兴。

钱佑掀起马车地窗帘。打量着平阳府的街市。繁华的街市和人声鼎沸。令他想起了杭州城的情形。

“秦国国势近来大涨。秦国士人鼓动秦王一统天下。而今我朝欲与秦国联手灭金。这恐怕并非长久之计。”钱佑担忧地说道。

“是啊。朝中宰执们如何想?金国若存。即为我朝北方屏障。则我朝边关无事也。”李舫也道。

“这是陛下与宰执们的定策。我等只须遵照执行罢了。何必多事?”苟梦玉一向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生坐佑铭。“难不成诸位想与金人联手以制秦?”

“哼。朝臣们心忧天下。纷纷上表称要恢复旧土。何等的志存高远?”陈时臣叹道。“他们若是有雄心。为何不言恢复燕云呢?”

“将心比心。宰执们也是不得以而为之。秦国势大。却非远在天边。近在咫尺也。倘若我朝与秦国交恶。必遭其嫉恨在心。而女真与我朝有刻骨铭心大仇。岂能摒弃前嫌共修盟好?况且我朝若是能从中分一杯羹。将边关北移。可获得兵事缓冲之地。”苟梦玉耐心地解释道。“除非尔等能让秦主放下刀枪。将金国置之不理?”

“大人们说话总是很有道理。咱们只好卖些辛苦地力气。”陈时臣张了张口。瞪着车外。好半天才道。他这话不知在批评朝中大臣。还是在说苟梦玉。苟梦玉从没认为自己是大官。他将这几位年轻人地牢骚视作是骂朝中重臣。

“依在下之成见。秦主素有大志。又极有智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抗战财神爷 都市天琴师 天眼 穿越远古之森林系统 韩娱之璀璨星光 萌神信徒 厉少,我等着继承你的遗产 大替身时代 救命!攻略的美强惨成了病娇魔君 交换人生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