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19/www.xoyo100.net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19/www.xoyo100.net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语言运用和语境(2/3) _网文创作技巧 - 逍遥小说网
语言运用和语境(2/3)
的句子都不难理解,但有些句子,离开一定的语境,理解就会遇到困难。例如: 在报摊前,说:“同志,两份电视报,一份‘北京’,一份‘中国’。” 这句话很好懂,因为有“在报摊前”这个特定的场合,有“两份电视报”这个特定的上下文。假如只是孤立地说“一份‘北京’,一份‘中国’”,就很费解了。 同样,语境对句子的组织也有限制作用。比如同样一个意思,既可以组织成主动句,也可以组织成被动句,组织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语境──由语境决定组织成哪种句子效果最好。例如: 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这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反对党八股》) 受前一句句尾的制约,后一句把宾语提前,组织成了变式句,前后衔接紧密。如果换成常式句,说成“鲁迅早就反对过这洋八股”,读起来就没有那么顺畅、有力了。 再次,语境对语言运用的限制作用,还表现在对段乃至整篇的理解和安排上。老师讲一篇课文,常常要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时代背景、作者简况等,就是因为这些语境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或文章中的某些语句。至于段的组织,篇的安排,同表达的目的、场合、对象等,都有直接的关系。 二、补充作用 语境对语言理解的补充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的理解上。一个句子,表达的可能只是很简单的字面上的意义,也可能是语境所赋予的一种深层的含义,还有可能是一种言外之意。字面义的理解比较容易,只要弄懂每个词的意义以及词与词组合起来的意义就可以了。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则不同,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透过字面所表达的意义去深入理解。比如一个不太熟悉的人到家里来做客。那天天气比较冷,客人有点轻微的感冒,你家里开着窗子。客人说:“今天可真冷啊!”你如果只把它看成是一句普通的话,认为客人只是想告诉你天冷这个事实,那就错了。他实际上是在暗示你把窗子关上,这种暗示就是语境给这句话补充的信息。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语境所起的补充作用,人们都能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例如: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朱自清《荷塘月色》) “要是书店愿意的话,”他说,“我看倒可以连同批语一起印出去。……”“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唐《琐忆》) 例的路怎么会“寂寞”呢?这就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作者对现实不满,幻想能够逃避,在苦闷中彷徨。“寂寞”一词正是作者当时这种心境的写照。例是真的说那个批语“留芳”吗?结合上文“我”的态度(“我一时气极,带着发还的原稿去见鲁迅先生”)和鲁迅先生的议论(“骗子的行当,”鲁迅先生说,“总要干得像个骗子呀。”),这里用的显然是反语,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政权的厌恶和嘲讽。 语境对语言表达的补充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特定语境,当省则省;一是表达语境临时赋予的意义或言外之意。例如: 这些蝴蝶大多数属于一种,它们的翅膀的背面是嫩绿色的,当它们停在地面时,就像是一片绿草,它们的翅膀的正面却是金黄色的,上面带着一些花纹,当它们飞动时就像是朵朵金花。(冯牧《澜沧江边蝴蝶会》) 夏天,天气很热,两个人骑着自行车过来,看见一个冷饮店,其中一个说:“嘿,咱们俩去冰镇一下怎么样?” 例里的“它们”都是指“这些蝴蝶”,完全可以承上文省略,没必要反反复复地说。例句中画线的部分都可以去掉。例要表达的是两个人一起去喝冰镇饮料,但说话者借助当时的特定语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老婆是女警
(快穿)女配美炸天
权门贵嫁
重生恒星
真实游戏世界:外挂能听到我心声
君御诸天
重生后我成了权臣的掌中娇
军婚:面瘫中校难追
快穿之恶毒女配不恶毒